《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实录之一
赵志祥
【教者注】有这样一个故事:妈妈问女儿:这个(英文字母O)是什么?女儿张口就答:O。妈妈大吃一惊:你怎么认识的?女儿很自豪:幼儿园老师教的!第二天,妈妈以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为由将幼儿园告上法庭。法庭上,妈妈给法官和陪审团讲了一件事:某心理学家在白纸上点了一点进行测试,问题是:这是什么?幼儿园孩子的答案很多且想象丰富、奇特;小学生回答减半;中学、大学逐级减半;研究生回答统一又准确:白纸上的一个点。结果,妈妈胜诉。
读罢,深有感触。于是,学习支玉恒老师《西门豹》的教法,进行本课教学。尽管诸多邯郸学步之举,但吾辈后生,贵在学。贻笑大方,不必介意。
第一课时
师:孩子们,我们又见面了!高兴吗?
生:高兴!
师:谁还记得我们以前一起学习过哪一课?
生:《鲸》。
师:对。记得真清楚。那一课我们学得开心吗?
生:开心!
师:今天,我们仍然会学得很开心。不过,学习中有可能会让大家“伤心”哦!
生:不会。
师:好吧。咱们上课。课前已经把课文读过两遍以上的同学请举手。(全部举手)很好!
师:请大家看课题,这个星号是什么意思?
生:表示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
师:谁知道什么叫略读?
生:就是说要简单的、简略的读。
师: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这篇课文需要大家自己读懂,老师只能简单地提示你们一下。
有信心读懂吗?
生:有!
师:很好!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同学请举手。(多数同学举手)
师:嗯,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了。有的同学想举手还不敢举手,对自己没有信心是不是?
生:是。
师:请潇洒一点,凡是认为自己基本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的同学请举手!(绝大多数同学举手)
师:好!看来只有几个同学还没有信心。没关系,我们再读读就能做到正确流利了。大家还愿意读吗?
生:愿意。
师:请看,题目叫——
生: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平时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课文,总是提几个问题让大家读书思考,是不是?
生:是。
师:那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先读课文,边读边想,再讨论讨论,猜一猜,今天赵老师要给大家提哪些问题?先提示一下,我一共要提三个问题。讨论时要注意,一定要先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老师会在哪里提问题?如果老师在这里提问题,我们该怎样回答?现在请各小组开始读书、讨论。(学生小声读书讨论,教师深入学生中间指导读书、参与讨论。)
【教者注】力求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合作学习。
师:刚才讨论时,有些同学提的问题已经接近老师要提的问题了。看来同学们还是很会提问
题的,你们的思想即将和老师的思想产生共鸣了。哦,对了,我有个习惯:谁能猜准我要提的问题,将会得到我的特别奖励,你提的问题沾了一点边都行。想知道什么奖励吗?
生:想!
师:十月一之前,我会领着这些同学到书城买书,可以任意挑选你喜欢的一本,我买单!
生:呀!(嗬!噫!)
师:要不要再讨论讨论?
生:要——!
师:那开始吧!(学生再次认真读书,热烈讨论,教师参与。)
师:好了。谁先说说?
生:我认为老师一定会问,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师:嗬!这么肯定!也就是说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生:对!
师:你能回答吗?
生:能!
师:请你说说。
生:本文主要写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这件事。
师:我很欣赏你用的一个词,奋不顾身。你觉得你说的准确吗?
生:还可以吧!(笑声)
师:我也觉得“还可以”。(笑声)要是能把时间和地点加上就更好了。能重新说说吗?
生:能!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这件事。
师:好!真想奖励你!但是,你提的却不是我要问的。抱歉啦!(笑声)
生:我觉得老师会问,“父亲”为什么一直坚信他儿子还活着,拼命挖,而不像别的父亲一样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死了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上一篇:窦桂梅课堂实录——《秋天的怀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 ›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听课学习反思
-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