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案例“相同内容不同设计”引发的思考

语文教学案例

当前:首页 >> “相同内容不同设计”引发的思考

“相同内容不同设计”引发的思考

日期:10-18 20:24:25 | 语文教学案例 | 浏览次数: 554 次 | 收藏

标签:小学语文教学案例,http://www.gaofen123.com “相同内容不同设计”引发的思考,

  《搭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四个平凡朴实的镜头表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其中在描写老人调整搭石时作者这样写:“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虽然只是一句话,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事件,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两位老师对这句话的处理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却取得了相同的教学效果。课罢人散,再回味,那不仅是生动,更多的是心动。
  [案例一]
  师:(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注意红颜色的词语,我再请一位同学读。(一个学生读)
  师:后面读得真好,强调了“直到……才”,如果读得慢一点就更好了,我们一起来读。(学生齐读)
  师:“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要慢一点,请这一组同学来读。(学生读)
  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看到搭石_____,他想:如果_____就_____。想到这里,他首先_____,然后_____,最后_____。看着_____,他满意地笑了。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谁能联系刚才读的课文内容,把自己的想法展示一下呢?
  (学生根据示例说自己的想法。)
  师:这儿讲谁摆放搭石?(理解“上了点年岁的人”)
  师:请你轻声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为方便乡亲摆放搭石非常细心、一丝不苟。板书:精心摆放)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能具体谈谈吗?
  (引导学生从“无论……只要……一定……直至……”等词语中体会)
  师:同学们,“上了点年岁的人”这样做,他当时会怎么想?
  生:不把石头搭好,别人经过时摔下去,那多危险啊!
  师:孩子,请你想想,“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儿的“踏”,是怎样地“踏”?
  生1:是小心翼翼地“踏”。(师点评:孩子,从你发言时的眼神。我体会到了小心翼翼。)
  生2:是专心致志地“踏”。(师点评:从你发言时的神态,我感受到了专心致志。)
  师:讲得真好!你觉得这小心翼翼地“踏”,专心致志地“踏”。全神贯注地“踏”,试了又试、踩了又踩,美在哪里?
  生:美在行为,美在心灵。(板书:心灵美)
  师:很好。我们体会句子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一定要抓住重点词语,把心放进去,才能与作者心心相印。明白了吗?
  师:把你的感动用朗读表达出来吧!(让学生互相提醒怎样读好——学生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案例二]
  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才肯离去。
  师:(指名读)从这个句子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美好情感呢?
  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急着赶路,也许是——。
  生1:上了点年岁的人急着赶路,也许是去看孙子。孙子生病了,他要赶快去看他。
  师:是啊!他那么着急,可是。当他发现搭石不平稳时,心里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出示:当发现搭石不平稳时,他心想:_______。于是,他先_______,再_______,接着_______。
  生1:当发现搭石不平稳时,他心想:这搭石这么不平稳,乡亲们踩到了可能会滑倒。于是,他先把这块搭石搬走,再从别的地方搬来一块合适的石头,接着,把这块石头摆好。
  师:怎样的石头才是合适的呢?
  生1:平整方正的石头才是合适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已经告诉过我们了。
  生2:当他发现搭石不平稳时,心想:我要把这块搭石换掉。以方便乡亲们过小溪。于是,他先放下东西,到别处找到合适的石头,再把它摆放好,接着在石头上踏上几个来回。
  师:我发现你在讲“上了点年岁的人”的做法时,比前面两位同学多了一步,在石头上踏上几个来回。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生3:他在石头上踏上几个来回,是为了试试搭石平稳了没有。
  出示:最后,他调整好了搭石,才肯______地离去。
  生1:最后,他调整好了搭石,才肯放心地离去。
  生2 :最后,他调整好了搭石,才肯满意地离去。
  师:多么善良的人呀!无论他有多么重要的事要急着赶过去,只要发现搭石不平稳,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放下带的东西,去寻找合适的石头。他找了又找,试了又试。直到找到最合适的石头。把它摆好,还要踏上好几个来回,直到确认这块搭石已经平稳了,才肯满意地离去。(随着教师的激情渲染,课件中的“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几个字的颜色变成了红色)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呀?
  生1:他是个认真细致的人。
  生2:他是个一

[1] [2] 下一页

 

+《“相同内容不同设计”引发的思考》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语文教学案例 更新

语文教学案例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