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提出了 的要求,被清政府断然拒绝。
2.经过
① 年10月, 联合发动战争,中国战败,被迫议和。
②1857年战事再起,英法联军一直攻入北京城, 皇帝仓皇出逃,列强洗劫并焚毁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
③1858年与1860年,列强迫使清政府分别签订了《 》和《 》。
3.影响:中国兴起了旨在推动清王朝中兴的 。
重难诠释
1.关于闭关锁国政策
①含义: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政府对外推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的政策。
②产生的根源:既是小农经济和封建主义劣根性的产物,也是清政府民族狭隘性的表现。
③实施原因
A.自然经济的特点所决定。封建自然经济比较稳定,自给自足,不需要大量的外来商品。
B.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
C.清政府的民族狭隘性。清政府时刻防范汉族人民,防止中外结成反清同盟,因此采取闭关政策。
④评价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侵略活动,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延续发展。
B.限制了中外之间的正常交往,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拉大了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水平差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以至于造成中国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
2.关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②清朝封建统治腐朽落后,皇帝和多数大臣愚昧无知,不了解外部和时代的变化,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
③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战和不定,指挥混乱,用人不当,抵抗派屡屡受压,妥协派日益得势,终于导致战争的节节失利。
④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实力雄厚,武器先进,并且蓄谋已久。
3、协定关税:又称协定税率,是关税税则制度的一种。它是一国根据与他国缔结的条约或贸易协定,对进出口商品所规定的税率,有双边、多边和片面协定关税数种。前两种一般是平等互利的,是为了相互发展经济。片面协定关税,则是帝国主义强加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在这种税则制度下,强国依靠强权或武力,强迫弱国或落后国家在条约和关税税则中订立适合强国要求的片面的低税率,以便达到他们侵略的目的。缔约国双方权利是不平等的:一方有权利而无义务,另一方却有义务而无权利。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被迫同列强订立了片面的协定关税。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是中国被迫接受协定税则的开始。此后,在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中又规定,一般货物应纳税额,皆按值百抽五核计,如欲变更,则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
4.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也被称为“治外法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1843年英国通过《五口通商章程》首先在中国攫取到该项非法特权,据此特权,英国在华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约束和法院审判,在中国犯了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受英国领事依照英国法律审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随后,美、法、俄等国也取得了此种特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5.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及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它的取得必须有条约(通常为商务条约)根据,条约中规定这种待遇的条文称《最惠国条款》。这种待遇一般是相互给予的,其享受范围可由缔约国双方协议确定。这是发展国际间正常贸易和消除贸易歧视的一种手段。但鸦片战争后中国与外国所订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外国才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
6.关于中英《南京条约》的危害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使香港岛从此远离祖国怀抱达百余年之久。
②赔款2100万银元,使清政府的财政更加困难,为了支付战争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加紧搜刮人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时巨额赔款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加了资本。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加紧对华进行商品输出,造成中国东南沿海手工业大量破产,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不仅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有利于西方国家倾销商品,而且使得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关税的保障。
7.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和战争后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①《天津条约》增开的10个商埠沿中国海岸线南北展开,又沿长江向内地延伸,比《南京条约》仅限于东南沿海的五个通商口岸是个明显的突破;《北京条约》则把商埠开到了清政府统治的心脏地区,这样,外国的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
②《天津条约》准许外国公使进入北京,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列强取得了期望已久的侵略权益,中国的主权进一步丧失。
③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趁火打劫,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被侵犯。
④《北京条约》首次允许华工出国,使得列强掠夺中国的劳动力合法化,中国劳工大批地输往国外,中国劳动人民遭受到更多的苦难。
⑤总之,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8.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发生了全方位剧变,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过渡;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始终居于主导地位;革命任务由反封建转变为反封建反侵略;中国革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被动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②中国政局发生变化。满洲贵族势力减弱,汉族官僚地主势力增强,清政府被迫启用汉族官僚。清政府对西方侵略者的态度由排斥到抵抗,再到妥协投降,继而“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以奕訢、曾国藩为代表的新官僚集团势力膨胀。
③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近代化的起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qin,冲击了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近代化的起步创造了条件。
④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劳动人民的负担加重,清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落后进一步暴露,社会矛盾、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⑤促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重新认识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探究拓展
1.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清代采用银、钱并用的货币制度。百姓出卖劳动产品得到的是铜钱,按市场比价折合成白银向国家纳税。清中期以前,银钱比价基本平稳(1两白银=1000文铜钱)。鸦片战争之前以及战后,银钱比价从1000文攀升至1300文、1400文、1600文甚至更高,出现空前严重的银荒(银贵钱贱)。试分析其原因及社会影响。
2.清代鸦片战争时期有人作有这样的谣谚:“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人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三三里。我所闻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从上面的谣谚看,鸦片战争时期,人们对毒pin已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为什么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毒pin仍有一定的市场?我们应当怎样做?
知识运用
1.18世纪时,英国多次要求扩大中英贸易,清政府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以通有无”。此话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坚持闭关自守的外交政策 B.夜郎自大,愚昧无知
C.已感受到来自资本主义的威胁 D.认为中国经济水平高于英国
2.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等人禁烟主张的原因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TAG:教学 高二历史+《高二历史必修1教学案》相关文章
- › 高二历史上半学期模块检测试题
- › 高二历史期中试题与答案
- › 高二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
- › 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 › 高二历史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文化记忆口诀
- › 高二历史总结:大国双边关系撮要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历史必修1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