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历史高二历史必修1教学案

高二历史

当前:首页 >> 高二历史必修1教学案

高二历史必修1教学案

日期:10-31 19:39:41 | 高二历史 | 浏览次数: 699 次 | 收藏

标签:高二历史,http://www.gaofen123.com 高二历史必修1教学案,

  4、意义:

  1、讨论: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特征分别是什么?从其不同上反映出来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

  2、讨论:秦统一的历史条件。(从大势所趋、实力所及、个人所能三方面考虑)

  3、讨论: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主    体    知    识

  问 题 思 考

  学生发现

  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措施

  ①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A.措施

  a.皇权——至高无上、皇位继承制

  b.中央——各级官员的配合与牵制

  c.地方——废分封、置郡县,严格控制

  d.维护——选、考官吏制度;细密、严苛的法律

  B.基本特征

  C.意义

  ②修长城

  ③开交通

  ④五统一 —— 币、度、量、衡、字

  ⑤整风俗

  2、影响:

  ①积极性

  ②局限性

  4、思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5、讨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知识运用:

  1、《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到梁山宫,从山上看见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了朕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请分析,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则小故事反映出什么问题?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目标:

  汉、唐、宋的地方管理制度;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加强;汉初、唐末、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汉、宋时期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预习思考:

  1、西汉时期在地方管理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七国之乱”、藩镇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3、五代十国时期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4、汉、宋两朝为削弱地方分权势力所采取的措施分别有哪些?

  5、比较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 导学提纲

  主    体    知    识

  问 题 思 考

  学生发现

  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一、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1、七国之乱

  ①原因

  A.汉初的地方管理措施及后果:

  人物

  措施

  后果

  B.有识之士的主张

  人物

  主张

  C.汉景帝的举措

  ②经过——时间、旗号、首领、参加者

  ③结果

  2、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①目的

  ②措施

  A.建立中朝

  成员

  职能

  后果

  B.设置刺史

  数量

  职责

  作用

  C.实行“推恩令”

  目的

  内容

  后果

  ③评价

  A.积极作用

  B.弊端

  1、讨论:西汉时期在地方管理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讨论:《治安策》、《削藩策》及“推恩令”的措施有什么共同之处?

  主    体    知    识

  问 题 思 考

  学生发现

  二、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藩镇割据

  ①原因——安史之乱的影响、地方节度使的设立

  ②表现——节度使的继任方式

  ③影响——导致了国家分裂

  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①原因——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②特点

  A.北方——五代相继、混战割据、周世宗改革奠基

  B.南方与山西——十国并立、相对稳定、发展经济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宋的建立——时间、地点、人物、方式

  2、中央集权的加强

  ①措施

  A.收精兵

  机构设置

  兵力部署原则

  统、发兵权分离

  B.削实权

  中央——分割相权为三

  地方——州郡直属中央、置通判限制州郡长官、废武用文

  C.制钱谷——中央通管

  ②评价

  A.积极作用——加强、改变、消除

  B.消极作用——造成

  3、讨论:五代十国时期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4、讨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两大着眼点是什么?

  5、小结:比较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

  知识运用

  1.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制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     D.都由于诸侯王国的乱上而瓦解

  2.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皇帝:“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施德,必稍自弱矣。”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

  A.主张推行分封制                   B.提高诸王的政治地位

  C.剥夺诸侯王的直属领土             D.施德于诸侯,收买人心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并规定

  A.侯国相当于县,直属朝廷           B.列侯名义上受朝廷节制

  C.侯国受王国管辖                   D.列侯归郡统辖

  4.五代十国时期,皇帝要调动一个实力较大的地方将领,事先总是调兵遣将防备其反抗,如临大敌。这反映出

  A.地方将领会发动兵变               B.皇权专制制度已趋没落

  C.地方将领反对封建专制             D.皇权与割据势力矛盾尖锐

  5、“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用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其实质是

  A.剥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防止分裂割据

  C.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D.加强中央集权

  6.从总体上看,北宋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要解决的根本矛盾是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D.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目标:

  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枢密院、计相、中书省、丞相制度的废除、殿阁大学士、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 预习思考:

  1、隋唐、宋、元三朝中枢权力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宰相的地位和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应如何评价的这两个方面的变化?

  2、明清时期中央权力机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应如何评价的这一变化?宰相的地位和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传统相权的衰落和废除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导学提纲

  主    体    知    识

  问 题 思 考

  学生发现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一、隋唐至元朝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

  1、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

  ①机构组成

  ②丞相间的关系

  ③评价

  2、宋朝

  ①机构设置——“二府” 、三司

  ②职责

  ③评价

  3、元朝

  ①机构设置

  ②丞相组成及权力

  ③评价

  二、明清专制皇权的强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TAG:教学  高二历史  

相关分类

高二历史 更新

高二历史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