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历史高二历史必修1教学案

高二历史

当前:首页 >> 高二历史必修1教学案

高二历史必修1教学案

日期:10-31 19:39:41 | 高二历史 | 浏览次数: 699 次 | 收藏

标签:高二历史,http://www.gaofen123.com 高二历史必修1教学案,

  ③特点:德国人民享受到一些                    ;但没有摧毁          和          的基础,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薄弱。

  2.反复——法西斯专政建立

  ①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受到严厉制裁,产生了强烈的         情绪。在20世纪30年代            冲击下,这种情绪抬头。

  ②建立:以        为首的     党法西斯势力乘机笼络人民,于     年夺取政权,逐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③启示:在          影响深远的国家,要建立民主共和,必须进行            。

  知识运用

  1、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这个事的实质是

  A.建立地主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B.为近代化扫清障碍

  C.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D.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2、上题中德国人完成的这个事是指(从上题的选项中选出)

  3、德意志帝国完成统一后建立了

  A.地主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地主阶级专政                           D.军事独裁专政

  4.维也纳会议所坚持的“正统”原则是指

  A.民族自决          B.封建割据          C.封建专制          D.维持原状

  5.19世纪中期,德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封建专制          B.封建割据          C.军国主义          D.自由主义

  6.造成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主要原因是

  A.普鲁士国王操纵宪法的制定               B.普鲁士具有专制主义传统

  C.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D.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7.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下列各项由选举产生的是

  A.皇帝              B.首相              C.联邦议会          D.帝国国会

  8.下列对“魏玛共和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民享有一些民主自由                   B.摧毁了旧帝国军国主义的基础

  C.保留了旧帝国专制主义的基础             D.是一个“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第13课  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知识整合

  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形式及确立的时间和标志

  1.君主立宪制

  (1)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2)法国:1791年——1791年宪法

  (3)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总统)共和制

  (1)美国:总统共和制1787年——1787年宪法

  (2)法国:法国大革命后,君主制和共和制经过数十年反复斗争,直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最终确立了共和制。

  (3)德国:1919年——“魏玛宪法”

  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特点

  1.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3.法国:1789年大革命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进行了长期反复斗争,直到1875年才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国制度。总统执掌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

  4.德国:1871年宪法确定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三、资产阶级代议制(议会制)的一般特点

  1.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由民选的代表民意的议员组成,讨论并制定国家的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并监督政府的行为。是一种间接的民主方式。

  2.一般都采用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3.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大都实行政党政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出任总统或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从中西历史比较中把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中国战败的原因。并结合中国政局的变化理解鸦片战争的双重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明确其顺应人民要求、积极应对列强侵略的爱国情怀、民族意识和开明、开放的进取精神。

  预习思考

  1.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

  2.有人认为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矛盾,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也有西方学者认为鸦片战争英国是为了维护正当的中外贸易而进行的正义的自卫战争。你如何评价?

  3.鸦片战争的结果如何?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有人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局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是怎样迈出的?

  6.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较量均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你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主体知识

  一、鸦片战争

  1.背景

  ①必然性: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西欧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开展,为争夺更广阔的          而疯狂扩张。而此时的清王朝           ,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②直接原因――禁烟运动

  A.原因:为扭转          ,以   为主的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鸦片,烟毒肆虐,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灾难;19世纪30年代,清朝出现了    的强烈呼声。

  B.概况:    任命林则徐为           ,赴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           海滩当众销毁。

  C.意义: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2.经过:            年6月,战争爆发。1842年8月,英国军舰侵入           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       条约——中英《              》。

  3.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传统的         体制被打破,中国从此被卷入了资本主义          ,开始了被迫           的历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TAG:教学  高二历史  

相关分类

高二历史 更新

高二历史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