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初中教育中考复习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初中物理复习大总结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当前:首页 >> 初中物理复习大总结

初中物理复习大总结

日期:10-31 19:51:59 |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 浏览次数: 706 次 | 收藏

标签:中考物理复习资料,http://www.gaofen123.com 初中物理复习大总结,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称量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第十四章《机械能》复习提纲

  一、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 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二、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   (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 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 L

  3、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

  斜面:W总= fL+Gh=FL

  4、机械效率:①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  公式:

  斜 面: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 百分数 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   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 原 理: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 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四、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  Fv

  4、单位:主单位 W 常用单位 kW mW 马力

  换算:1kW=103W  1mW=106 W  1马力=735W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 内做功66000J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五、机械能

  (一)、动能和势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2、知识结构:

  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 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  方法:控制变量;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快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同高度滚下;

  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物体质量m/kg速度v/(m.s-1)动能E/J

  牛约600约0.5约75

  中学生约50约6约900

  练习:☆右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漫步行走和一名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是 速度你判断的依据:人的质量约为牛的1/12,而速度约为牛的12倍此时动能为牛的12倍说明速度对动能影响大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知识结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初中  

相关分类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更新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