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咬文嚼字ppt 咬文嚼字教案,http://www.gaofen123.com
“人像人”是比喻吗,
“人像人"是比喻吗
一次批阅试卷时,对句子“老师像我们的妈妈”是不是比喻句发生了争论。
否定的说:同类事物不能构成比喻——是权威定论!“人像人”的句式,怎能是比喻?
肯定的说:权威定论不错,但这是“特例”。
表面看,是权威定论、有无“特例”之争,实质却在于对“同类”的理解有误。因双方都没有触及它,谁也说不服谁。
因此,如果对“同类”的含义与范畴在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也许,“像”字前后都是“人”的旬式,究竟能不能是比喻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我是这么看的:
人与人是“同类”。只是相对其他事物而言——如说“猴子像人”,这个“人”就是“人类”。
但是,深入“人”间,随便立一个标准:如年龄、性别、地域、肤色、身份、贫富……都能把“人类”划成许多迥然不同的“异类”。
“异类”比喻,就既不违背权威定论,也非“特例”!
由此分析,可见“人像人”的句式,就可以是比喻。但究竟是不是比喻,还得从具体的句子、语境分析,看它是否有让人由“比”而“喻(知)”、由“此”知“彼”的功能。
如果说“小红像妈妈”,说明的是容貌遗传,与美丑无关!不能让人由“此”知“彼”、由“比”而“喻”——不知小红究竟长得怎样,没有比喻功能,所以不是比喻。
但是,如果说“小红像西施”,就立刻让人知道小红的美——西施之美,堪称“美类”代表。足以让人推理:谁像西施,谁就美!由西施而知小红,显现了比喻功能,就是比喻。
两个句子的区别在于:“妈妈”不是喻体;而“西施”有比喻功能,才能当喻体。可见,喻体的有无,是比喻能否成立的根本标志。
所以,如果直接叫小红为“西施”,就是比喻;直接叫某男子为“武大郎”,也是比喻;阿Q之所以忌讳“灯”“烛”……也是怕这比喻。
虽然它们简洁得只有喻体,表达功能也与听者的知识、生活面密切相关——如果叫阿Q“武大郎”,他也许不懂……但并不影响这句子的比喻性质。
“老师像我们的妈妈”显然是表达师生之爱一类句子——老师的相貌不可能像所有学生的妈妈。在“爱我们”的人中,“妈妈”的地位首屈一指,就可做喻体——如被感动的学生直接叫老师为“妈妈”,就反映了老师“爱我们”的程度。
多彩的生活,酿就了语言的丰富性。口语中,“他真唠叨,像老太婆”“你这风度,真像大教授”……“这类“人像人”的比喻其实很常见。
所以,一见“人像人”句式就认为绝不是比喻,错在理论脱离生活,生搬硬套;而以“特例”绕开“定论”,也是忘了权威定论是从生活中概括而来,应该联系生活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