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语渲染,启动情感
1.教师谈话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伴着绵绵的秋雨走进这快乐的课堂(因重庆当天正好下着秋雨),今天我们就学习《秋天的雨》(板书:秋天的雨)。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1)同位互相指读。
师:昨天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课文读了好多遍吧?那是不是都会读了呢?
生:会。
师:那好,同桌三个人之间互相用手指着课后第一行双线格里要求我们会认的8个字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开始。
学生同桌之间认读生字。
(2)集体反馈。
师:怎么样,读准了没有?
生:读准了。
师:这么自信!那好,我们眼见为实。请看大屏幕。
(略。)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重点强调“钥匙、菠萝”的读音。
师:这篇课文还有这些字词不太好读,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生读:略。)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重点强调多音字“扇”的读音。
教师小结:重庆小朋友认字的本领可真棒!你们课文读得怎么样?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看,谁想读?(学生纷纷举手)
2.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师:这么多同学?来,请这一组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怎么样。一个人读一段,一、二、三、四、五,请你们前五位同学站起来。其他同学可要认真地边听边思考,在绵绵的秋雨里,你都看到什么了?(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课文读得也这么棒!谁能说一说,在秋雨里,你都看到什么了。
生:我看到了小青蛙、小松鼠。
师:你看到了这么多小动物。你们还看到什么了?
生:小喜鹊。
师:这两位同学都是看到了小青蛙、小喜鹊准备过冬,是不是?那其他的同学,你们除了这些还看到什么了?
生:我还看到了银杏树、枫树、柳树。
师:他看到许多美丽的树。还有谁想说?
生:我还看到柿子、橘子。
师:他们都散发着许多好闻的香味,是吧。
生:对。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抓语言文字体验感悟
▲第二段:感悟秋雨带来的秋天五彩缤纷的景色。
1.学生默读课文,寻找颜色。
师:孩子们,刚才你们有的同学看到了小动物,有的同学看到了很多的水果,还有的同学看到植物有很多漂亮的颜色。问一问,你们是从哪儿读懂银杏树、枫树有着漂亮的颜色呀?
生:从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读懂的。
师:他从这么多段读懂的,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是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秋天的雨都把颜色送给谁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默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在读书的时候,这位男孩子问我“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板书:五彩缤纷)他提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相信你把第二段读懂了,也就明白五彩缤纷的意思了,我们先来看课文好吗?
师:谁能说一说,秋天的雨都把颜色送给谁了?(生答: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
2.美读句子,体会色彩之美。
师:这么多颜色,多漂亮呀。自己再来小声读一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美美地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
师:好了,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块来交流交流,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
(1)学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2)去词体会。
师:小朋友们,如果我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去掉,你们自己再来读读看,看美不美,为什么。
生:因为如果没有这些词语的话,就根本表现不出它是怎样
[1] [2] [3] 下一页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