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指导学生写家乡红杏的
勿庸讳言,现在多数小学生对作文感到头疼,他们说:“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我心烦。”为什么学生对作文有如此心态呢?我想,无非是他们对写作无意向,无储备,无兴趣罢了,因而执笔为文时就出现了搜索枯肠、冥思苦想的被动局面。那么,怎样把学生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无感可发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实现由“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上来呢?前不久,我在一所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作文指导课,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1.看红杏。
上课了,我给每个学生分几个红杏,我说:“看, 这就是咱们家乡的特产——红杏。它长得多么大,多么圆,多么红,真惹人喜爱。大家把红杏拿起来,仔细看看。”学生一边抚摸,一边观察,个个爱不释手。
2.吃红杏。
我说:“别的地方的杏子又酸又硬,咱们村的杏子又甜又软,现在大家亲口尝一尝。”学生一边品尝,一边赞叹,人人喜形于色。
3.说红杏。
师:大家想一想,杏树什么时间开花?杏树开花时,咱们村子景色怎样?
生:每到“五一”的时候,杏树枝头的蓓蕾就惊醒了,那些微笑的花朵,一簇簇,一串串,千姿百态,整个山村被雪白的杏花罩住了,远远望去,好似银色的世界,花的海洋。
师:从近处看,杏花是什么样的?
生:杏花外层有五片红绿色的萼片,萼片上有五片白色的花瓣,花瓣里面有一层银丝状的花蕊。杏花引蜂逗蝶,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师:杏子什么时候开始成熟?刚成熟的杏子什么颜色?
生:麦收前后杏子慢慢地熟了。这时,杏子有的绿里发青,有的青里带白,有的白里泛黄,有的黄里透红,也有的一半黄一半红,可爱了。
师:熟透的杏子什么样?味道如何?
生:放暑假的时候,杏子熟透了。又大又圆又红,有的干脆裂开了,露出鲜红的果肉,它们把枝条压得弯弯的,低低的。这时你摘下一个尝尝,软绵绵的,甜津津的。尤其在闷热的中午,在杏树底下乘凉,吃几个红杏,会感到轻松凉快,舒服极了。
师:咱们村这么美,而且还有这样好的特产,你们有什么感想啊?
生:我们在这美丽的山村居住,是多么自豪,多么快乐啊!
4.写红杏。
为了让学生写好红杏,在动笔之前,我又做了两件事:一是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指导学生学习怎样抓住中心,抓住特点,有层次,有重点的状物方法,使学生在作文时有所借鉴。二是给学生列出两个简要的写作提纲,学生可任选其一,也可以自己编拟写作提纲。
写作提纲A:
(1)总起段——点明中心
(2)写杏树——充满生机
(3)写杏花——色美香浓
(4)写红杏——形状、颜色、滋味
写作提纲B:
杏树花开→杏花色美香浓→刚熟的杏子的颜色、形态→成熟的杏子色、香、味→点明中心。
自我感觉,这次作文指导是比较成功的,效果是比较好的。究其原因,是我做到了“五个注意”。
第一,我注意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作文的原动力。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写作就如开闸放水,一涌而出,欲止不能。在整个作文指导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一个“爱”字,处处用热情的语言唤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从而把作文变成学生的乐事,使他们乐在其中。
第二,我注意了对学生写前的感知训练。
感知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对要写的事物,感知越深刻,写出的文章就越具体,越生动,越形象。因此,我让学生观其形,察其色,尝其味,触其质,将眼中红杏变成腹中红杏,将腹中红杏化作笔下红杏。
第三,我注意了让学生先说后写。
口述是笔述的先导。心理学实验表明,初学作文的儿童,对同样的题材,说清了再写与不说就写,效果大不一样,前者优于后者。因此,我引导学生从杏树说到杏花,从杏花说到杏子,从杏子说到自己的感想,先出口成章,后下笔为文。
第四,我注意了发挥课文的指导作用。
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读是内化的吸收,写是外化的表达,二者相辅相成。我用《我爱故乡的杨梅》为例子,引导学生照杨梅这个“葫芦”画红杏这个“瓢”,符合儿童善于模仿的心里特点。
第五,我注意了作文指导的发散性。
辩证施教是作文指导的灵魂。它可以避免习作中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为了开阔学生的思维,我给他们列出两个写作提纲,同时,还提倡学生自拟提纲,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标签:学生 家乡 红杏
上一篇:新诗写作指导
下一篇:作文指导:20年后,家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TAG:
+《我是怎样指导学生写家乡红杏的》相关文章
- › 我是怎样指导学生写家乡红杏的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我是怎样指导学生写家乡红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