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教育范文评课稿优秀美术教师评课稿范例《点击服饰时尚,体验服饰之美》

评课稿

当前:首页 >> 优秀美术教师评课稿范例《点击服饰时尚,体验服饰之美》

优秀美术教师评课稿范例《点击服饰时尚,体验服饰之美》

日期:10-21 19:10:27 | 评课稿 | 浏览次数: 113 次 | 收藏

标签:小学语文评课稿 评课稿范文,http://www.gaofen123.com 优秀美术教师评课稿范例《点击服饰时尚,体验服饰之美》,

去除矫饰,彰显“常态”
——高中美术“点击服饰时尚,体验服饰之美”课堂点评

评课目标:
    教学常态课是按正常的教学进度,保持教师一贯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平常的学习状态的随堂课。教学常态课不过多修饰,不矫揉造作,没有特意加工表演的痕迹,因而更能体现执教者的教学理念,教学智慧和教学水准。本次对美术常态课的点评和研究就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对#老师老师这堂美术常态课的点评解析,更加明确美术教师自我完善教学能力的目标和方向。
评课实录:
一、展现教学常态
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迫于公开展示的压力,往往对课堂教学过程和每一个环节进行多次润色、修饰,直至达到预定的效果,经过这样加工的课堂,虽然看起来非常的完美,但总难免有表演的成份,而恰恰是这种完美的表现,遮掩了教学中自然、原生的状态,从而失去了教学的常态,显得示范有余,启示不足。
因此,在公开课中如何保持教学常态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教学常态就是平常状态下教学的自然表现,不过多雕琢,不矫情不做作,能够显示随堂课的面貌和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常态课的成功经验更值得借鉴,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而常态课凸现的问题,更具有教学研讨和反思的价值。
#中学#老师老师所上的《点击服饰时尚,体验服饰之美》这堂课,显示了教师对教学常态的关注。其可贵之处在于它的平常和自然:在讨论对话式的教学形式中,学习主题随着问题的展开环环递进;平实甚至带有拉家常的对话,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亲切愉快的学习氛围;在精心的预置和课堂随机的生成之间,教师巧妙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得到真实的流露和发挥。去“浮”求“实”,朴实无华但却很见功底,孙老师的课的确耐人寻味。
二、务实的教学目标
:正如孙老师在说课中所讲的,常态课也是一种教学特征。本课没有过高的教学目标,只是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一点知识、思考一点问题、体验一点艺术、懂得一点道理、拓宽一点视野”,主动关注身边的美好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
孙老师是这样设置三维目标的:
知识技能:初步了解传统服饰文化和服饰时尚,了解服饰欣赏的基本知识;初步理解服饰艺术的审美价值,学习服饰规律,尝试服饰欣赏和评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感受和理解服饰艺术的文化内涵,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服饰艺术,丰富视觉审美体验,了解服饰知识和时尚信息,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运用,提高整合美术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服饰艺术文化内涵,尊重民族文化,悦钠多元文化,关注社会时尚,体验审美活动和生活的乐趣。
知识技能目标的设置是课堂教学效率的达成和检验的标尺。我们注意到:孙老师在知识技能目标中,用了“初步了解”,“基本知识”,“学习”“尝试”等字眼,说明老师注意到,虽然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服饰,然而一旦作为学习课程就有其较强的专业性,作为高二的学生不可能通过一堂美术课就能一下子掌握有关服饰文化的全部,或者对服饰的某一方面研究得十分专业。一堂课只能在学生原有对服饰文化认识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正如孙老师在说课中提到的:“让学生学一点知识,拓展一点视野。”过高的知识技能目标是空话,过低的目标缺少学习兴趣和动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的目标,才能把知识学得扎扎实实。认知规律和学生实际是我们设置知识技能目标的两大依据,作为美术学科还应当注重一个切入口,这就是兴趣,兴趣激发的媒介是审美刺激和审美形象。孙老师正是从中,日,韩三国的礼仪服饰开始,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引入服饰文化学习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定中用了“感受”,“观察和体验”“了解”“讨论”等词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其中包含有教师的引导和教师学生的互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然体现,是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达到的,不能作为脱离知识技能目标而独立追求的东西,更不是生拉硬扯的“盖浇饭”。孙老师用了“领悟”,“悦纳”,“关注”,“体验”等词汇恰如其分地表述了这种“无痕”的教育。
三维目标的正确制定取决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刻理解,对教材的深度分析和对学生认知规律,学习现状的了解程度。孙老师在常态课中对三维目标的贴切表述证实了他在上述三方面的教学素养,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在常态中有效生成课堂教学活动
1、 以对话和讨论为基本形式
:在教学“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理念下,课堂教学更注重过程。因为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既获得知识技能,又学会学习方法的活动。对教师来说,则是教学智慧运用,教学个性张扬,教学方法创造的平台。在常态课的教学中更能体现教师在上述三方面素养的自然流露。孙老师的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汉服                      服饰美的标准


                                                                       知识运用


                                                                
                  用服饰艺术语言评                     创意实践          创意实践         


从上述流程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该堂课的流畅性。教师所设计的六个教学板块在知识结构上呈递进关系。每一个板块都有一个中心的话题,以此引发学生的讨论,学生讨论到最后的关键词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下一板块的链接。如一开始课的导入就借中日韩三国中学生在成人仪式上的服饰差异为例,进行讨论:中国学生在成人仪式上穿什么服装好?倾向性答案是汉服,从而引出关于服饰时尚的讨论,在讨论中出现了多元化的结论,大家各持己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到底怎样的服饰才是美的?这时很自然地引出了关于服饰美的评价标准:色彩,款式和面料。关于服饰三要素的学习讨论是根据教师在课件中提供的案例来进行的,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操作呢?于是又很自然地提出,要运用这些知识,“尝试设计有个性的中学生服装”。在对话式的讨论中,孙老师没有摆出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以家常式的语气营造师生对话的平等关系,他经常以“你是怎样认为的?”,“你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位同学做补充?”这样的平常问话引发学生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观点,引起学生之间的争论。这种自然的对话,显示了孙老师对常态教学的实践追求,值得我们的学习。
2、 给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 孙老师的课给听课的每位教师很多启发,他带给大家思考: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有活力的课堂?课堂中的生命气息在哪里?课堂中的生命气息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但能感受得到。课堂中的生命气息无法用言语精确地描述,纯粹是一种感性的东西。它弥漫在课堂中的每一个角落,飘洒在课堂中的每一个时刻,感染着课堂中的每一个生命。在课堂里,学生充分展开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接纳与宽容,自由交流成为常态。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这就是课堂中的生命气息!
孙老师的课经过精心设计,师生间建立了真诚、平等的对话关系,让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进行探索和合作学习。学生言语、讨论声此起彼伏;时而静谧,学生屏气沉思,点亮思维的火花;时而紧张,同学间的发言、讨论催人奋进,小组时装展示的学生挑战让人兴奋,时而闲适,学生尽情地说,尽情地笑,尽情地演,尽情地想……

相关分类

评课稿 更新

评课稿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