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的九月,我刚刚送走六年级的44个学生,迎来了四年级的27个学生。当时,我的心里有一种无法描述的轻松感,想想一下子减少了17个人,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尤其当我走进课堂,看着空旷、整洁的教室,我想,这一回,上课、批改应该不会那么累人了吧。
和学生相处第一节课后,一种并不轻松的感觉陡然涌上了心头。因为我教的这一班学生,大多数男同学仿佛屁股抹油,没有几分钟坐得住;不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特差,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欠且字迹潦草,喜欢随便插嘴和评论……对于刚刚教完六年级的我来说,无论横看竖看,看他们都觉得不顺眼。这可怎么办?我不得不静心思考,我该如何想法子纠正他们的陋习,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呢?
我知道学生已经养成了不良习惯,要想一下子有大的转变,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可我们是一个只有27人组成的小班,再怎么说,这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优势呀!所以,我想以此为切入口,充分发掘小班人数少的资源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环节作新的探索和尝试,试图让学生在学习习惯上有改进,学习成绩上有提高。我是这样做的:
1.上课,打破齐步走,分层教学。
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我们班的学生,个体之间在语文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我先认真细致地调查了解,向前任教师请教,找学生了解情况,摸准每个学生的实际信息,以便确定教学方式。为照顾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难、中、易三套问题让学生解答,实施分层教学。
2.作业,打破一刀切,因人而异。
课堂练习采用两段轨道式:A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练习;B、C层学生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练习。家庭作业的布置,也因人而异。基础好的,免去抄写作业,换成写作文、做剪报、看课外书等培养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业;基础差的,就从最简单的做起,先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就连写日记,A、B层学生要求以整篇为主,C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学会写一两个片段。
3.批改,打破集中式,即做即批。
对于任何一种语文作业,我都要求对学生面批。批改前,要求学生先自己至少检查一遍,然后就一直站在我身边进行面批。如果发现错误。我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你错了!”而是在他的答案右边打上一个“?”。再让他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订正好了,我再进行第二次批改。
这样做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①学生在态度上认真了许多。因为是当场批改,谁都不希望自己太难看,所以,他们在审题上会仔细一些,书写上会认真一些,就连文字描述也会具体、生动一些,作业的质量自然而然就提高了。②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学生在教师的眼皮底下完成作业,谁都不敢偷看,所以,做出来的作业真实性就强了,教师也就能很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了。③批改辅导合二为一。学生的作业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错误,有时字写错了,有时题目理解错了,有时不懂就乱做了,所以,面批时,一旦发现错误,教师就能及时发现,并且能及时辅导学生,学生也就能及时改正。就连学生的单元考试成绩,我也都是利用中午的时间,坐在讲台前一个一个进行面批,试卷批改完了,学生的个别辅导也进行完了。这种形式,对于那些上课容易走神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约束,他站在你身边,总会有意识地克制自己。
4.辅导。打破集体式,个别帮助。
面对班级中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课外辅导的工作量是繁重的,可集体辅导的效果总不如个别辅导的效果。因此,我就充分利用小班优势,每天中午、吃过晚饭后、文化艺苑的时间都对学生进行个别补课。那时,我的身边总会一左一右地坐着两个学生,听我给他们讲解如何把看似平淡的生活场景写得生动有趣,甚至对那些一直不会写作文的学生进行口授。久而久之,学生就慢慢找到写好作文的途径了。其他的知识点,我也是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补课。
事实证明,这一年来,努力是有效的,尝试是成功的。首先,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坐得住了,就连中午也都自觉地坐在教室里下棋、看书、练字,嘴巴也不再没有关闭似的乱喊乱叫。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师生亲密相处的一年中,在教师有意无意的引导中,养成了认真听讲、动脑、发言、作业的好习惯,随之带来的是每次测试成绩越来越好的喜人情景……
试想,如果是在由四、五十个乃至更多学生组成的大班级中,我这种操作方法,行吗?教师的精力怎么够呢?所以,我要说,小班教学,真的不一样,它让我真正做到了因人施教,也让我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
上一篇:爱的背面是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