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范文网知识常识教育学习古代文学重点总结(三)

教育学习

当前:首页 >> 古代文学重点总结(三)

古代文学重点总结(三)

日期:10-31 19:31:13 | 教育学习 | 浏览次数: 669 次 | 收藏

标签:教育学习,http://www.gaofen123.com 古代文学重点总结(三),

晚唐苦吟诗人

在晚唐社会与文学的大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诗人,以苦吟的态度作着“清新奇僻”的诗,代表人物是贾岛和姚合。他们的诗歌内容狭窄,大多不出个人生活的小范围,较少反映社会问题。在创作态度的共同表现是苦吟,代表晚唐一种最普遍的创作风尚,追随者很多。

皮陆

晚唐作家皮日休、陆龟蒙的并称。他们时相唱和,诗作数量很多,合编为《松陵集》。皮日休曾有《正乐府十篇》等诗,受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影响,陆龟蒙也有少量关心民生之作如《杂讽九首》、《村夜二篇》,他们思想倾向略同。但松陵唱和诗,却往往追求险怪,纤巧冷僻,有长达500字、1000字的长篇,拼凑对偶,以多为贵。诗论家指出,这是“以笔墨相娱乐”(赵执信《谈龙录》)的倾向,甚至有“皮、陆如吃蒙han药,瞢腾而作呓语”(黄子云《野鸿诗的》)的讥评。他们还有一些名为“吴体”的拗律,造语诘屈,用意也在于消闲遣闷。

永州八记。

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所写的一组山水游记,著名的有《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石渠记》《石涧记》等,作者借这些荒芜的山水来寄托自己远贬南荒时的复杂心情,意境清新,语言清丽,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组著名的散文。

香奁体

中国唐代韩偓《香奁集》所代表的一种诗风。一名艳体。这类作品多写男女之情和妇女的服饰容态,风格绮丽纤巧。它渊源于六朝宫体,而描写范围则从宫廷贵族扩大到一般士大夫的恋情、狭邪生活,对后世诗歌有一定影响。

诗圣、诗仙

我国唐代,产生了一批古代诗歌的巨匠,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李白、杜甫,他们分别被人们誉为“诗仙”、“诗圣”。

李白的诗歌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李白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构成其诗歌特有的瑰丽的色彩。他是独具个性特色和浪漫色彩的诗人,因而被后人称为“诗仙”。

杜甫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的政治腐败。在艺术风格上他的诗善于运用各种诗歌的形式,尤其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有很高的表达能力。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

三十六体。

李商隐、段成式、温庭筠的诗歌由于风格相近,且都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李、温、段都善写爱情诗,段成式有《红楼集》,也属于艳本,今已失传。温庭筠的爱情诗词还保留下来不少,但是爱情诗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李商隐。所以”三十六体“的代表人物,应是李商隐。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在复古的旗帜下,对六朝骈文从内容到形式的革新,它的内容革新是与唐代政治改革的要求相适应。古文运动兆端于武后新政期的陈子昂,酝酿于安史之乱后的元结、萧颍是、李华、独孤及、梁肃、柳冕等人,形成高潮于永贞改革前后和元和中兴之际的韩柳。儒学是古文运动的基础。古文运动的倡导,参与者,如李华、萧颖士、梁肃、柳冕、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都是这一变化的推动者,他们和中唐的儒学者陆质、啖助、赵匡一起,反对进士科以诗赋取士,批评明经以章句为学,要求务通经典大义,行经术之道。欲振儒学以兴唐。唐代散文除继承和借鉴前人散文创作的成就外,还广泛从其它文学体裁的创作中汲取滋养。尤以诗歌、传奇、骈文的影响为大。古文运动在贞元元和间形成高潮前,有一个渐进的酝酿过程,其间的振臂倡导者,除武后朝的陈子昂外,中唐前期先后有元结、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萧、柳冕、权德舆等。而古文运动的主将则是韩愈和柳宗元。

唐传奇

传奇,顾名思义是传述奇事奇遇之义。但相当一段时期内由于义界不清而使用混乱,却亦不外乎用以称呼小说及以此为题材的戏曲。唐传奇是后人对唐人所创作的文言小说的称谓,它代表了唐代小说的发展水平。“传奇”这一名称的来源,可能与晚唐时裴鉶所作的小说集《传奇》有关,后来人们即用“传奇”这一名称来作为这一类小说的通称。

花间词

五代后蜀时,卫尉少卿赵崇祚将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编为《花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因此得名。其核心内容不脱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绮艳婉丽,对宋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温韦

晚唐诗人温庭筠、韦庄的并称。温是花间词派的“鼻祖”,韦是花间词派成就最大的词人。二人词作都以描写闺情为主,题材狭窄,缺乏积极的社会内容,却都深为婉约。清陈延焯《白雨斋词话》卷八:“温韦创古者也。”指他们是初期词坛的开拓者。温词浓艳香软,韦词清丽疏淡;韦词比温词感情真挚,语言清朗。近人王国维以“画屏金鹧鸪”来形容其词风,可谓精准。

变文

变文是指在敦煌发现的唐代俗讲僧和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变文的得名与佛家所谓变相有关。用绘画表现的佛教故事叫变相,用文字表现的佛教故事叫变文。

1、唐诗繁荣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

唐代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前, 国势强大, 经济富裕, 朝廷百官宴游, 多唱诗互和, 以为谈佐之乐。而国家的统一, 南北交通无阻, 文人有机会饱览祖国的大好山河, 激发诗情。诗歌的酬唱流传, 蔚成一时的风气。至於安史之乱后, 藩镇之祸继起, 唐室中衰, 加以外患日极, 以致诗人大多饱历离乱, 为其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 及刺激文学创作的灵感, 郁结之情, 正可用诗歌来抒发, 也促成唐诗的兴安。

(2)政治因素/ 君主提倡。

唐代几个有权力的皇帝, 不仅都爱好音乐, 并大加提倡。高宗、武后, 好乐章, 常自制新词, 编为乐府。到了玄宗, 此风更盛。他自己是诗人、乐师兼优伶, 爱好文艺, 附庸风雅, 对於文艺的发展, 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另外唐代以诗取士, 於是诗歌一门, 成为文人得官干禄的捷径, 对加强诗歌技巧的训练和诗歌的普及, 有重要的作用。

(3)诗体的进化/ 文学本身的发展。

从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 建安、正始和两晋的诗歌创作, 以至南北朝声律说的提出和应用, 都为唐代诗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七言古诗及律体、绝句的新诗体, 在六朝时代, 才开始形成, 格式音律初具规模。到了唐代, 社会生活日益复杂, 诗人的思想感情丰富, 在诗歌创作上, 新的内容, 要求新的形式, 唐代诗人正好运用新兴的形式来表情达意, 使这些新体诗在形式、声律、辞藻各方面都趋於成熟。

(4)思想、文化的活跃/ 其他艺术对诗歌发展的影响。

唐诗在发展时显然受到其他艺术的影响。唐代的音乐、雕塑、舞蹈、绘画等, 在中国传统的基础上, 又吸收了外来的影响, 对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有积极的影响和启发作用。如王维的山水诗, 号称「诗中有画」, 显然受到山水画的影响。至於李颀、岑参、杜甫等人描写音乐、舞蹈、绘画的诗歌, 可以看出当时作家勇於接受新鲜事物的时代精神。

(5)诗歌应用价值的提高。

诗歌在唐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得到空前的提高, 如向达官名流谒求进用、送人出使也用诗。自帝王、贵族、文士、官僚, 以致道士、歌妓, 均有佳作, 此当与诗歌应用价值的提高有关。

2、初唐诗歌发展演变的线索是什么?

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618-712)。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贞观时期聚集在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虞世南、李百药等,他们的创作日趋宫廷化、贵族化,多是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齐梁积习犹存。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成为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出现了新的转机。“四杰”的创作开创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文章四友”、“沈宋”虽也都是宫廷诗人,但对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贡献。陈子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他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寄传统,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总而言之,初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

(简单说,就是分为三个阶段:(1)贞观君臣和王绩;(2)上官仪和初唐四杰;(3)文章四友、沈宋、中宗和陈子昂。前者都是宫廷诗歌的代表,后者则代表了一种新的诗风。)

3、论述陈子昂对唐诗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最能体现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这正是唐诗风骨,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

①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②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审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

③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对风骨的追求,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

4、试论初唐四杰在诗史上的贡献。

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起到了前承汉魏后启盛唐的历史作用,代表了当时诗风变革的方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文学  

相关分类

教育学习 更新

教育学习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