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谢玉香 点评:蒋 岭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苏教版第四册)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孩子们为老师种下一株紫丁香,那叶绿和花香,代表了孩子们对老师真诚的爱,这样的情境真让人感动。
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当你正伏案备课的时候,可曾想到: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满全树,那就是一张张学生的笑脸在向你致意。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同学们真诚的爱送进了你的心田。
[片段回顾]
(板书:紫丁香)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大多数学生回答“不知道”)
师:没关系,没见过的你可以先猜一猜它是什么?
生:紫丁香是一种花的名字。
师:猜对了,再猜猜这种花有什么特点?
生:这种花是紫色的。
生:这种花很香。
师:真是爱动脑的孩子。正因为它是紫色的,而且香气迷人,所以人们给它取了这样一个高雅而好听的名字——紫丁香。
师:瞧,这就是紫丁香,(播放紫丁香的图片)你喜欢吗?
生:喜欢,太美了!
[点评:低年级的学生接受新事物通常运用的是自我熟知事物的“延伸态”。紫丁香,对于许多学生来说都没有见识过,怎么办?教者在此运用了“猜谜”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在好奇中感受紫丁香的美丽。当“水到渠成”之时,播放紫丁香的图片,学生心中对紫丁香更加趋于喜爱,为下文“研讨”做了强有力的铺垫]
师:今天,老师要领你们到一个小院,听一个《一株紫丁香》的故事。(板书:一株)准备好了吗?那我们走吧!
(教师播放课件动画)
师:故事好听吗?你也想读吗?
生:想!
师:老师希望你在读的时候尽量做到:(课件出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按要求认真朗读课文)
[点评:学生学习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我们要想使低年级学生在课堂里“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那么首先要挑起他们的阅读主动性。在此,教者让学生先听读,初步感知了朗读的美妙,激发出阅读的兴趣之后,趁势提出阅读的要求,这就是真正地“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认真。小朋友们进步真快,瞧,鲜花也为你们祝贺呢!(播放祝贺的画面和掌声)
师:我想问同学们,这首诗歌分为几段呢?
师:5段。
师:请5个同学来读读。其他同学拿好书,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可以提出自己意见。
(指名读,评议)
[点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讲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教师层层剥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赛读。在阅读的同时,教师始终没有脱离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色,采用了“阅读期待”、“阅读激趣”、“阅读评判”等方式来提高阅读的效率,“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课件,音乐响起《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师:同学们,静静的深夜里群星闪耀,老师的房间里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啊,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看到这一切,孩子们商量好,要送给老师一份特殊的礼物,是件什么样的礼物呢?(学生观察课文插图)
生:是—棵树。
生:是一株紫丁香。
师:你看到这几个同学了吗?他们是怎样走进那浓绿的小院?
生:他们是踮起脚尖走进小院的。
生:他们是轻轻地走进小院的。
师:这样走为的是——
生:不影响老师工作。
[点评:低年级学生因为自身的知识与认知能力所限,所以不能从理性上感受课文的内容。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应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配上优美的音乐,创设出一定的情境然后再进行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的意思,在阅读中获得思想启迪]
师:是呀,为了不影响老师的工作,孩子们悄悄地植下了这株紫丁香,可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多少话儿想对老师说呀!孩子们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小声地读读课文,用笔画出来,画好后读一读。
(学生自己读)
师:孩子们想对老师说——
生:孩子们想对老师说:“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你的窗口,夜夜和你做伴。”
师:(感激地述说着)我看到了,那碧绿的枝叶闪着美丽的光泽,有这些绿叶和我作伴,我再也不寂寞了。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恐龙》(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下一篇:《乡愁》教学纪实与评析
TAG:
+《淡淡紫丁香,浓浓师生情——《一株紫丁香》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 › 淡淡紫丁香,浓浓师生情——《一株紫丁香》课堂实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淡淡紫丁香,浓浓师生情——《一株紫丁香》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