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课堂实录《安塞腰鼓》课堂实录及点评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当前:首页 >>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及点评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及点评

日期:10-31 19:57:01 |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 浏览次数: 201 次 | 收藏

标签:课堂实录,http://www.gaofen123.com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及点评,

    (老师让学生看地图,介绍安塞腰鼓导入课题)
    
    一、感知“腰鼓”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些段落是写打腰鼓的。
    生:课文第六到十七段是写打腰鼓的。
    师: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6——17段。有句话说得好,“读书时要特别珍视自己的第一感觉”。请同学们边读边勾画出让你印象很深的句子、段落。别忘了,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默读)
    【评:要学生快速浏览,意在使学生初知课文大意,以便从整体着眼,从重点段、句切入。浏览是小学高年段学生应予掌握的一种读书方法。老师提示“读书时要特别珍视自己的第一感觉”,既是激励,也是要求。】
    师:读着读着,你对课文中哪些地方产生疑问?请大胆提出来。
    生1:我的问题在第九、第十段。我不太理解“山崖”怎么会“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还有“观众的心”怎么也会“变成牛皮鼓面了”?
    生2:我不太理解第七段的句子,为什么说腰鼓会“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生3:我对文章结尾的那一句有疑问,为什么写“耳畔是一片渺远的鸡啼”?
    ……
    【评:学贵生疑,循疑而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对学生的“疑”一般不即时释疑,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在读书过程中自悟、自解、自得。】
    师:大家的问题提得很有水平。看看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这些问题能否得到解决。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地朗读你勾画的句子、段落,读出你的感受。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朗读)
    
    二、情动“腰鼓”
    
    师:来,谁愿意第一个读给大家听?
    生1:(读)“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也是隆隆,隆隆,隆隆。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能简单地说一说吗?
    生1:我在读这几个“隆隆”的时候,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气势。如果我是现场的观众,听着听着,也会渐渐融入到这鼓声中。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这一部分都是在写鼓的什么呀?
    生1:声音。
    师:来,全班齐读这三段,读出腰鼓的气势。
    (学生齐读)
    师:作者说“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你怎样理解?
    生1:我觉得观众在听安塞腰鼓的时候,他们都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都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所以就感觉自己的心都跟着鼓声一起隆隆地响。
    师:体会得好。鼓声震耳欲聋,在山崖里回响,所以作者说“山崖蓦然变成……”;鼓声震撼力极强,撞击在观众的心上,所以作者说“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多么奇特的想象。难怪你会喜欢!来,接着读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评:先听其声,再见其形。隆隆鼓声和飞扬的舞姿组合成一个精彩的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这是生命语文的交响,又是浓墨重彩的画卷。以声传情,以舞传神,情发乎中,神寓于心。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了,想象也飞起来了。】
    生2:(读)“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生2:我喜欢这一句,是因为我觉得这一句读起来很有气势。
    生3:我为他补充一点,作者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虽然我们从来没看见过安塞腰鼓,但是通过这些比喻,我觉得很形象了。
    师:正如大家所说,作者用整齐的排比、贴切的比喻、铿锵的短句,把打腰鼓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来,全班齐读这一句。
    (全班齐读)
    师:你们读得很有气势,但老师总感觉缺点什么。“骤雨”和“雨”,有什么区别吗?
    生4:骤雨是很大的雨。
    师:回忆生活中下大雨的情景,你耳边仿佛听见了什么?
    生4:打雷的声音。
    师:还有呢?
    生4:雨点落在大地上劈里啪啦的声音。
    师:是呀,一瞬间天昏地暗,茫茫雨幕中什么都看不太清,只听见劈里啪啦的雨声,多么急促!来,谁能读出“急促的鼓点”?
    (指名读)
    师:我们读书,就要像这样——抓住关键词,前后照应着读;联系自己的生活,想象着读。来,用老师教的方法读后面几行。
    【评:抓关键词,前后照应着读;联系自己的生活,想象着读。这是读书方法的指导。】
    (学生轻声自由读)
    师:后面几行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来,读一读,说一说。
    生5:我喜欢“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我查了字典,知道流苏是指的一种穗状饰物,在这里我想它是指鼓上的大红色绸子。因为前面说后生们打鼓是“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我想象中这大红绸子也会随着后生们的动作在空中旋转、舞动。
    师:来,读出流苏的飞扬。
    (学生感情朗读)
    生6:我喜欢“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我觉得这个“乱”字用得太好了。我理解这个乱不是指打鼓的动作不一致,而是表现出一种自由,一种不加修饰,就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把内心的一种活力完全释放出来了。
    【评:学生妙解“乱”字,说明学生的思维已逐渐汇入了文本的思路。】
    师:我记得白居易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一个“乱”字写出了春天繁花似锦,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感受。理解得这样深,你一定能读出这种蹦跳的火热。
    (学生感情朗读)
    ……
    师:老师发现其他同学早就跃跃欲试了。这次采取叠加读的方式,“发狠了”由第一组读,“忘情了”由一、二两组同学读,“没命了”全班一起读。第七段,由老师引读,同学们跟读。明白?来,让鼓声给我们起个头吧!(播放节奏极强的鼓点,师生共同朗读6——12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还觉得空气是冰冷的吗?
    生:(摇头)没有。
    师:你们现在还觉得阳光是恬静的吗?
    生:(摇头)没有。
    师:你们现在还感觉世界是困倦的吗?
    生:(摇头)没有。
    师:你们看,作者从表演情况和观众反应两方面去描写安塞腰鼓,让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最后用一个感叹句抒情:好一个安塞腰鼓!作者灵活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评:感知语言的精彩,

[1] [2] 下一页

 
TAG:

相关分类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更新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