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考试是期中考试之后的第一次考试。学生这次的考试整体状况是这样的:90分以上的为9人,80分以上的为22人,70分以上的人为10人,60分以上的为2人,不及格的人为2人。
关于本单元的考试,我觉得有以上几个特点:
1、从这个单元开始,试卷又是一位老师出的,在出题风格以及题型上都与前面四个单元有很大的出入,于是学生一时适应不了;
2、考试题较为灵活,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一个融会贯通的能力。学生有时习惯了死记硬背,在灵活度上还没有真正地转变过思想,特别是学生对于上课回答问题上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故而失分多为这些。
下面就题目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第一题是“看拼音写词语”。这是每张试卷都有的题目,因为小学阶段还是比较注重识字、认字的能力。对于生字词,我早就跟学生说过:“这是基础,一定要掌握,一点都不能马虎!”
第二题是“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其实,这是一道考察学生对于课文的留心程度(因为有的内容并非是要求学生强记、背诵的)。教师在出这道题目的时候,他首先考虑的是学生有没有认真地去关注教材的内容,教师有没有认真地去备课。如:
“浸透”、“映照”、“闪耀”这三个词语根本没有相同点,进行选择,只是考察学生阅读的习惯。题目是这样的:
星星,()在蓝天里;蓝天,()在江水里;星星,蓝天,江水,全都()在花香里。(这个题目其实是“练习5”中的一个阅读题)
教师在出这么一道题,本不是考察学生多少其他的能力,除了阅读能力外,还有一点就是学生对于句段的鉴赏能力,是否会判断出语句所要表达的意思。
第三题是“联系课文内容了解下列词句”。内容如下:
1、“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这是《黄果树瀑布》中的开篇第一句,想想作者为何不这样写: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婴儿,谁在母亲怀里;母亲,谁在祖国怀里;婴儿,母亲,祖国,全都睡在战士心里。”你怎样理解“婴儿,母亲,祖国,全都睡在战士心里。”这句?
3、“……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这句中的“只”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出卷老师在这里给了我的学生一个“下马威”,我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个题目考察的就是学生上课参与课堂讨论、分析的程度的一个题目,我自我感觉出的还是比较实在的。对于教材中的重点的语段应该进行考察,这是一种导向,同时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需要。学生在做这种训练的时候,没有办法去解决,因为许多学生在平时的上课时候只是一个观众、听众,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全然没有“课堂”这个观念,总是认为“课堂”是别人的,我只要坐在其中,不思不想就行。现在他们做不出题目,必然有些着急(当然对的是大多数,少数者仍旧是无所谓)。这样一来,在以后的课堂上,他们就会自觉地举手发言,自动地参与学习。
第四题是“按课文内容或自己的理解填空”。对于课文的内容的考核也是小学阶段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一面。因为小学阶段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材料的积累。考核的内容也是事先我与学生说过的《莫高窟》中的“彩塑”与“壁画”的内容,因为这两个部分是要求背诵的,特别是其中有许多的四字成语,这是一个最好的积累机会,出卷人绝对不会轻易地放弃考核的机会。如:彩塑的形容词有“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神态安详”“惟妙惟肖”“啧啧赞叹”……这些词语都是属于描写形象的,对于学生积累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在考核“壁画”的内容时,出卷人主要的思考方向是那些飞天的形象,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作为拓展,还可以进行这样的设计“还有的……还有的……”一则训练了学生对于语言的掌握情况,另一则是考察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对于这个题目,学生在练习时候准确率还是乐观的,因为平时我们练习的比较多,加上我们的练习也比较细致。
第五题是“按要求做题”。这是一道标准的拓展性的练习,主要是围绕“生活的语文”来进行的:
1、请为“爱滋病人”或“黄果树瀑布”“鼎湖山”“莫高窟”中的某一个风景区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2、请各写两个从本单元积累的形容声音和形象的四字词语。
这种题目的空间比较大,学生在操作时也有一定的柔性,所以错误率不是很高。
阅读与习作的出卷、错误基本上与以前的形式雷同。这里不再做分析。
上一篇:四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语文第五单元试卷分析》相关文章
- 语文第五单元试卷分析
- › 小学语文第五册《秋天的雨》说课稿
- › 语文第五单元试卷分析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第五单元试卷分析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第五单元试卷分析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第五单元试卷分析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第五单元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