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依据
莱蒙托夫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诗人,被公认为是普希金当之无愧的继承者。《祖国》是他1841年逝世当年发表在《祖国纪事》杂志上的诗篇。诗人吟咏了俄罗斯大地的夜色和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俄罗斯人民的热爱,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诗人认为“只有热爱祖国山河和劳动人民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因此杜勃罗留波夫认为《祖国》是诗人对人民对祖国真挚的爱的充分表现。
美国诗人休斯的作品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原因之一就是他把黑人的形象与整个人类文明史联系起来,从而使他的诗获得更深远的意义,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黑人谈河流》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他是从黑人的角度去认识河流了解河流的:河流中有黑人的劳绩,如“茅屋”“金字塔”;河流中有黑人的希望,如“闪耀着金光”。黑人的形象出现在世界各大河之上,成了世界劳动者的代表,因而黑人的灵魂——“我的灵魂”才“像河流一般深邃”。物象与人的统一,是这篇作品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所在。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强调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从而使得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学<思索哲理,从文学作品的灵魂深处,从作家的精神个性,去体会诗歌的灵魂,感受人类共同的情感,才能教给学生知人知世的道理,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诗歌朗读的习惯与能力,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分专题收集整理信息和积累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将抽象情感具象化的写作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以读代讲,品味语言,神游意境,感受情怀;以说促写,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师生同读<同评<同讲<同议<同写,互动式学习,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式学习。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深入领会爱国浓情,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的爱国主义情感,促进学生“以国家为己任”的价值取向的转变与升华。
教学方式
①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②以读代讲,赏析第一首诗(语言<情感<写法等)。
③小组合作探究,自学第二首诗。
④调动学生体验,拓展阅读,倡导“个性化表达”。
⑤师生同读<同议<同讲<同评<同写,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
⑥课外收集整理“古今中外爱国名人名言名篇名曲”,陶冶美好情操。
教学构思
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因此,诗歌的学习,务必使学生读足,读出诗的抑扬顿挫来,读出诗的语言韵味来,读出诗的思想感情来。
诗这种文学形式,抒情是最基本的特点。诗中那些美丽的景色,做人的道理,高尚的情操,审美的趣味,对于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都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秀的诗篇更是承担着丰富和美化人类精神生活的使命。但是,语文课不能上成思想品德课,必须立足于语文的角度。因此,学习诗歌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情感,就是要从诗的形象所创造的总体氛围中,把握它所要启迪读者的东西。
所以,在第一课时,我设计的是结合学生情感体验,先整体感知诗的内容,通过“赏读第一首,自主合作探究第二首”的方式来品味诗的语言,想像诗的形象,体会诗的情感,归纳诗的写法。
在第二课时,我设计的是“祖国在我心中”的诗文朗诵会,培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类积累能力,通过朗读<朗诵<演读<演唱来深化爱国情感。
至此,整个课堂教学似乎已经完成,然而,课内学习绝非终点,虽然用足了课文这个例子,但“只有展开双翼才能腾飞”。“课内外衔接”下的语文学习更包含课外的深化与巩固,正所谓“课内长骨,课外长肉”,“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外进一步收集爱国名人名言名篇名曲,并进行相应的话题作文训练,才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化与升华。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可以就每周一升旗仪式中,学生
[1] [2] [3] [4] 下一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祖国》教学设计与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www.gaofen123.com!http://www.gaofen123.com <高唱国歌庄严行礼,作一个现场调查来导入;也可以用古今中外的爱国名言来导入;还可以用奥运会上体育健儿的拼搏与爱国来导入等等。
赏读诗一,感受诗情,学习《祖国》
①听读诗歌,读准节奏
②再读诗歌,整体感知诗的内容
③三读诗歌,品味语言修辞作用
④四读诗歌,把握形象(乡村夜色<乡村农人)
⑤五读诗歌,体会诗情(爱山川<爱人民)
⑥六读诗歌,师生同感(完成与作者与文本的对话)
自学诗歌,读懂诗意,学习《黑人谈河流》
①听读诗歌,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②再读诗歌,整体感知诗人的爱国
③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④交流展示,“我的发现,我的疑惑”(包含比较《祖国》进行阅读自学)(有关朗读的发现<河流的发现<人称的发现<写法的发现等等;有关河流的问题<主题的问题<世界劳动者的难点理解问题等等)
拓展阅读,体验诗情
①将爱国情与祖国巧比喻巧注释
②谈学后感想<联想<启示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①再读“诗两首”
②收集积累爱国名人名言名篇名曲
《祖国在我心中》诗文朗诵会
课堂实录
师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刚刚参加了升旗仪式,老师要作一个调查。第一个问题:你唱国歌了吗?
生1:我是小声哼的。因为大家都这样,我想大声可不敢。
只要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就会丰富多彩。
生2:我没出声,因为我不记得歌词。
生3:我没有唱,因为我不愿意引人注目。
师:你们很坦诚。第二个问题,当你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听着雄壮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你心中有何感想?
生4:我觉得每周一的升旗只是一种形式。
生5:我感觉要好好学习要爱国。
生6:我希望能有那种热血沸腾的爱国情。
师:那就从高唱国歌做起。
生7:我觉得不唱国歌并不表明我们不爱国。我相信同学们都是爱国的。
师:我也相信,只是你们没有表现得很充分。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看古今中外的名人,是怎样表现他们爱国的?
生8: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生9: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生10: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纷纷举例,略)
赏读诗歌,感受诗情,学习《祖国》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首外国诗。请翻开第4课,先看第一首。谁来介绍作者?
倡导课前自主学习,课内资源共享。
生1:莱蒙托夫,俄国诗人。代表作有《帆》,抒发对自由的向往,表达与暴风雨搏斗的信念。《祖国》抒发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师:请听录音,标好节奏,标出重音。(师播放录音带,学生标注)
师:自由朗读,读准节奏,读出重音。(学生自由朗读)
学法指导,培养习惯。
师:谁愿意自选一节来读一读?(三生朗读,师生互评)
师:再读诗歌,思考诗人是如何抒发爱国情感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生2:诗人将爱国之情比做了“奇异的爱情”。
师:为什么比做“爱情”?
生2:爱情美好,爱国也是美好的。
生3:爱情甜蜜幸福,爱国也是令人幸福,使人甜蜜的。
师:说的真好,抓住了两者的相似点。
生4:诗人的爱国情非常浓烈。我是从第1节看出来的,特别是诗人说“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说明他爱得痴迷。
教师的肯定与鼓动,更能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有个性的表达”。
师:“痴迷”一词用得棒极了。“连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祖国》教学设计与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www.gaofen123.com!http://www.gaofen123.com <智都不能控制,”可见爱国之情之浓。读的好,品的更好。
生5:我认为诗人爱国的浓厚还可以从三个“无论”看出来,这表明什么都不能令他爱,只有祖国,才能给他心灵的慰藉,才能令他爱的痴迷。
师:关键词抓的好。请注意“慰藉”的读音。
师:如何读出这种“奇异的爱情”?
生6:大声。
生7:深情。
生8:重读“爱”“爱情”“不能”“无论”
师:请先自由朗读,尽量读出感情。(学生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来读一下?
(两生试读)
师:看你们读得带劲,老师也来试读一下。
(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后,学生热情鼓掌)
师:好,让我们齐读,再来体会这种“奇异的爱情”。
(师生同读)
师生同读,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指导者。
师:诗人又是借什么来抒情的?
生9:诗人是借爱乡村和乡村的人来抒情的。这一点可以从诗的2~3节看出来。
以读代讲,品味语言,感知形象。
师:请一女生读第二节,一男生读第三节。同学们思考莱蒙托夫把爱国这种抽象的情感具体化的写法。(两生分读)
生10:借景抒情。
师:对。最后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学习这种技法。请再次朗读。(师生同读)
自学诗二,读懂诗意,学习《黑人谈河流》
师:的确,莱蒙托夫一曲《祖国》以独特的爱情角度,以自己爱山川爱人民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的爱恋。而美国诗人休斯的爱则像河流一样深邃。谁来介绍作者?
生1:休斯,美国诗人,黑人领袖,他的诗擅长把黑人形象与世界历史相联,达到震撼人心的力量。
师:请听《黑人谈河流》。(师播放录音带,生听读跟读)
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先朗读诗节,感知内容,然后都来说一说我的发现我的疑惑,最后品味语言,体会诗情。5—8分钟后交流。(生小组探究学习)
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合作学习,有的放矢,有序有效。
生2:我们小组发现,诗中的河流是世界各地的,有亚洲的<有非洲的<有美洲的。
生3:我们小组发现,“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在诗中出现两次,强调了感情的“深邃”。
生4:我们小组通过注释①推测休斯一定是个黑人,这样才能便于理解诗中的“古老”“黝黑”的含义。
师:很会学习,“利用注解”效率高。
生5:我们小组觉得这首诗朗读时不能像第一首那样读的高亢,读的优美抒情,而应读的深沉舒缓平静。
师:比较阅读,棒极了。
师:好,让我们读一读,印证印证。(生自读——指名读)
师:好极了,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1<4节齐读,2<5节女生读,第3节男生读,最后再齐读4~5节。(生读) [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
老师在学生交流过程中的评点,既是对学生探究成果的肯定,更是一种方法的指导,这会提升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师:有了发现,没有问题吗?
生6:我们小组有个问题,为什么黑人要谈河流,而且谈的又是世界各地的河流?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很有探究价值。谁来帮帮忙?(师扫视全班发现,举手寥寥)看来这个问题有点难。那我们就换一种说法,思考“河流”中有黑人的什么东西?
生7:有黑人的功劳。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8:盖茅屋<建金字塔。
师:“河流”中还有什么?
生9:有黑人的希望,从“林肯”,从“闪着金光”看出来的。
师:找得很准。继续。
生10:我们小组也有个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祖国》教学设计与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www.gaofen123.com!http://www.gaofen123.com <诗人写的是黑人谈河流,为什么导读语中写的是“思乡寻根”之情呢?
课堂本来就是要解决学生不懂的地方。
师:善于利用导读语很好。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11:因为黑人在历史上一直都是被贩卖到世界各地的奴隶,他们在异国他乡当然思乡思国了,当然思乡寻根了。
师:老师也有问题,请帮忙:“我的灵魂”是怎样的灵魂?为什么像河流一般深邃?
生12:爱国思乡的灵魂,像河流一样深一样长。
师:诗中的“我”是作者吗?
生13:是,但还包括黑人,全世界的劳动者。
师:这就是休斯的与众不同,他善长将黑人与全世界的劳动者联系起来写,诗中的黑人实际上是全世界劳动者的代表。最后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体会诗情。(师生同读)
拓展阅读,体验诗情
师:两首诗,都把爱国有一比,莱蒙托夫比作——
生(齐答):奇异的爱情。
师:休斯比作——
生(齐答):深邃的河流。
师:那如果是你,你比作什么?或者说祖国在你心中像什么?
生1:像母亲,是我心的寄托。
生2:像父亲,是我的靠山。
生3:像太阳,永远恩泽后世。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闪耀出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
师:比喻得十分精彩。
师:读了这两首小诗,说一说你此时的感想,你的启示,你的联想。
生4:我觉得人就是应该爱国。
生5:我想到了几首爱国歌,《我的中国心》《爱我中华》《我爱你,中国》。
(几个胆大的情不自禁地先哼唱起来,后来合声渐多)
生6:我觉得我们应该在升旗时高唱国歌庄严行礼。
生7:我认为,“祖国”并不是一个看不见的东西,她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父母<家乡等等一系列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
生8:我觉得我们应把爱国落实到实处<小处。莱蒙托夫爱乡村,休斯爱河流,我们学生爱家乡<爱我们身边的人。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说得真好。只要我们是爱国的,我们就是幸福的。今天的作业就是收集有关爱国的名人名言名篇名曲。
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只要学生热情不减,语文学习的时空就会广阔无限。
教学反思
①诗歌教学需重朗读。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做到了这一点:有朗读指导,有听读<跟读;有初读<再读<品读;有自由读<分节读<指名读<齐读;有比较读<有师生同读。“以读代讲,以读促品”(品味语言,品味情感),正是诗歌教学的特色。
②诗歌教学还需注重情感的体会;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也讲究“调动学生的体验”。本堂课上,这爱国情感是学生自己积极参与积极体验出来的,因而才有了先前的嘻嘻哈哈和后来的情不自禁地抢说有关爱国的名人名言与名篇,情不自禁地哼唱爱国歌,情不自禁地议爱国谈启示。
③“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强调方法的指导,因而我引导了第一首诗的学习,而第二首则采用了探究合作式自主学习。
④教师恰到好处的点评充分的肯定,才有了学生智慧之光的闪耀。作为老师,看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的发现与探究,你不能不为学生的能力叫好称绝。
⑤爱国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之一,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所以必须弘扬。只有“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具象化”之后,才能顺利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只有将这种神圣的情感落实到实处<小处后,才能促进学生爱国心灵的内化与升华。
上一页 [1] [2] [3] [4]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祖国》教学设计与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www.gaofen123.com!http://www.gaofen123.com <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