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历史高考调研高二历史试题

高二历史

当前:首页 >> 高考调研高二历史试题

高考调研高二历史试题

日期:10-31 19:43:51 | 高二历史 | 浏览次数: 103 次 | 收藏

标签:高二历史,http://www.gaofen123.com 高考调研高二历史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与墨子的“兼爱”相比,孔子的“仁爱”注重

  A.调节人际关系 B.倡导重义轻利

  C.讲求实际功利 D.区分等级名分

  2.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         B.“废井田,开阡陌”

  C.“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      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3. 对古希腊“城邦”(Polis)一词的解释,更接近本质特征的是

  A.城市国家        B.公民国家        C.独立国家       D.联邦制国家

  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

  5. “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以布衣为相,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作为加强皇权措施始于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6.东晋葛洪《抱朴子》载:“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能对这一自然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7.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1533-1603)曾经说:海洋和空气为世界人共同享有,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这段话主要是针对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意大利

  8.休慈斯在某书中写道:“(他)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这里的“他”是指

  A.孔子   B.乔达摩·悉达多        C.耶酥         D.穆罕默德

  9.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老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以及创立角度看,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10.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他们的思考更侧重于

  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与上帝直接对话

  C.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D.批判神权统治

  11. 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

  A.自由原则        B.制衡原则         C.分权原则        D.平等原则

  12.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13.1766年,亚当斯写道:“我向来是怀着崇敬和惊奇的心情认为,北美的拓殖是上苍教化和解放全世界所有奴性十足之人的宏伟计划的开端。”这种看法在之后的岁月里成了美利坚合众国上下的普遍信仰。对于18世纪后半期的美国人来说,下列历史事件中,起到进一步增强了他们上述信念的是

  A.《权利法案》的颁布       B.《拿破仑法典》在欧洲推行

  C.《人权宣言》的诞生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

  14. 公元702-777年,日本先后6次派使节到唐朝。每次随行的留学生多达四五百人;20世纪初,中国大批青年奔赴日本,“游学之盛……络绎不绝”。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本国的政治迫害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先进文化的吸引

  15.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想      B.维新思潮      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

  16.近代上海开埠以后,城市急剧扩大、人口迅速膨胀,形成了清朝县衙、外国租界、青红帮会“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是同样开埠的广州却没有此类现象。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列强逐步控制上海,实施“以华治华”政策

  B.清政府放弃了上海的行政权

  C.太平天国进攻上海,导致局势混乱

  D.上海原有的地方机构级别过低,无法承当城市发展的职能

  17.1924年12月,北京公交开通有轨电车,坊间出现了“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的竹枝词。其中“来往行人上下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触犯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 新式交通工具遭到人们的强烈反对

  C.市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改进交通工具的诉求

  18.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就当时形势而言,“时局”主要是指

  A.国共分裂对峙

  B.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

  C.日本侵华不断加剧

  D.团结国民党亲英美派与亲日派斗争

  19.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美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个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在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20.“在这一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该模式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21.2008年上映的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了:一次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B.华北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

  D.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

  22.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

[1] [2] [3]  下一页

TAG:高二历史  

+《高考调研高二历史试题》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高二历史 更新

高二历史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