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6.深圳在改革开放前是一个小渔村,1999年深圳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4300美元。这主要是因为 ( )
A.深圳的交通条件便利 B.深圳的资源丰富
C.深圳率先开放,政策优惠 D.深圳的华侨众多
27、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
A.深圳珠海的大发展 B.海南建省 C.上海浦东的开发 D.西部的开发
28.我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C.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2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贸组织
30、经济特区的“特”是指( )
A.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B.在外交上享有特殊的权力
C.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特殊政策
D.即划出的特定的区域,属政治特区
二、材料解析题
31、(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1952年1956年1957年
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
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
工农业总产值827.21286.51387.9
*注:1952年工业比1949年增加187% 农业增加50% 。
材料二 读下表
1978年2000年
城市数量193个663个
小城镇2173个20312个
市镇总人口1.7亿4.56亿
城市化水平17.9%36.1%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2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8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6分)
1978年初,凤阳县乃至安徽省尝试“包干到组”,小岗人也满怀兴趣把20户人家分成4个小组。没干多久,组里就产生了矛盾,于是每个小组又分“叉”,全队分成8个小组,还是干不好。一天夜晚,生产队召开社员会议。穷疯了的社员提议:这样干不好,干脆包干到户。大家最终拟订了3条意见:1.夏秋两季打的头场粮食要先把国家公粮和集体提留交齐;2.明组暗户,瞒上不瞒下;3.如果队长因此犯法坐牢,他家的活由全队包下来,小孩由全队养到18岁。到会的18户户主赌咒发誓按下红手印。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大包干”。
小岗人用18个鲜红的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蔚为壮观的一页。“大包干”诞生伊始,就有人责难说,这违背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是资本主义;也有人说,“大包干”是机会主义。
就在有人对“大包干”提出质疑、改革处于关键时刻时,1980年5月31日,小平同志在同其他中央负责人就农村问题发表重要谈话时指出:“农村政策放开后,一些适应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邓小平扭转了乾坤》记者 靳生 黄勇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实行“大包干”,“大包干”指的是什么?(4分)
(2)“大包干”经历了哪几个步骤?(2分)为什么得到邓小平同志的
支持?(6分)
(3)简要分析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我国农业发展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2分)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均GDP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它的增长过程比亚洲大多数国家都稳定。”(《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71年,如今3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变化令人惊叹……‘四大件’这一概念的变迁可以证明中国人民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在70年代,这四大件是手表、自行车、半导体收音机和缝纫机;到80年代,‘四大件’变成了冰箱、电视机、石英手表和洗衣机;到了90年代,空调、计算机、手机和小汽车则成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如今,再谈论四大件已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很多中国家庭都可购买大额的消费品。”(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
(1)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人均GDP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有何意义?
(6分)
(2)结合材料二,请谈谈GDP增长在居民实际生活中的体现。(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60分)
CCCCD AACBD
BBDDC BCABA
DDBBD CCBCA
二、材料解析题(40分)
31、答案
(1)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分)工业化的程度在提高(或工业发展快于农业)(1分)。原因:重视经济调整,采取措施,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如答具体运动至少2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制定了“一五”计划;一化三改造的进行;
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苏联的帮助;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政策。(每点2分共8分)
(2)我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连年攀升。
原因: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每点2分共4分)
32、答案
(1)人民公社体制、“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2)包产到组,到户,到个人。(2分)增产幅度很大;土地公有;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6分)
(3)土地改革、农业集体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对农业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要以维护农民的利益为本。(2分)
33、答案
(1)中国人均GDP增长呈现快速、稳定的趋势。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人均GDP快速、稳定地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6分)
(2)根据第一问的回答,再结合材料二的基本史实加以回答。(5分)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 › 2016高一历史会考复习资料
- ›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中试卷及答案
- › 高一历史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 › 高一历史必修一大题精选及答案
- › 高一历史《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练习题
- › 人教版·高一历史学情调查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