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1)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而且要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2)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互动过程,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学习活动的要求、学习过程的需要以及学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教师要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和评价的重要依据,教材是完成课程目标的途径或媒介。教师应根据课程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补充和调整教材的内容,创造性地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4)教师要形成开放的教学和研究的工作方式,经常开展教师间的合作与研究,共同反思,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业务素质。
(5)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努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化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提出的新挑战,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扩大知识面;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本地区的条件以及学生的需求,积极而有创造性地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二)语言技能教学建议
1.听力技能的教学
教学目的:培养听的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基本技能:排除口音、背景音等因素的干扰;
抓住关键词;
听并执行指示语;
听大意和主题;
确定事物的发展顺序或逻辑关系;
预测下文内容;
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态度;
评价所听内容;
判断语段的深层含义。
主要教学活动举例:
听前活动 听时活动 听后活动
●明白听的目的;
●激发兴趣和欲望;
●熟悉话题;
●预测大意;
●处理关键词;
●布置任务。 ●边听边操作;
●边听边选择、填空、连线、画图、补全信息;
●边听边做笔记;
●判断真伪。 ●讨论;
●根据所听内容进行口头或笔头转述;
●根据笔记写出梗概;
●利用听到的信息,以同一题目为主题,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一个文段。
材料选择:真实语境中的话语;
与学生水平相当;
多种口音的材料。
教师角色:提供材料、鼓励、启发、引导、帮助、监控、评价。
2.口语技能的教学
教学目的:提高说的准确性、得体性、流利性和连贯性,增强语感。
基本技能:引出话题;
维持交谈;
插话;
转移话题;
话题转换;
引起注意;
澄清意思;
请求澄清;
表示倾听和理解;
预示和结束谈话;
利用语音、语调表达意思。
主要教学活动举例:
说前活动 说话活动 说后活动
●明确目的
●激发兴趣;
●熟悉话题和语境;
●语言准备;
●分配角色和任务。 ●描述人物和事件;
●报告过程和结果;
●角色扮演;
●交换信息;
●讨论;
●演讲。 ●汇报结果;
●讲评;
●书面表达活动。
材料选择:与学生水平相当;
贴近学生生活;
话题具体,目的明确;
有利于学生参与、合作;
具有趣味性和真实性;
有利于口语交际和表达。
教师角色:示范、鼓励、引导、帮助、监控、评价。
3.阅读技能的教学
教学目的: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基本技能:略读(skimming);
找读(scanning);
预测下文;
理解大意;
分清文章中的事实和观点;
猜测词义;
推理判断;
了解重点细节;
理解文章结构;
理解图表信息;
理解指代关系;
理解逻辑关系;
理解作者意图;
评价阅读内容。
主要教学活动举例:
读前活动 阅读活动 读后活动
●明确目的;
●熟悉话题;
●预测内容;
●预测词汇;
●激发兴趣和欲望;
●布置任务。 ●略读;
●找读;
●根据所读内容画图、标图、连线、填表、排序、补全信息;
●为课文选择或添加标题;
●根据所读内容制作图表;
●边读边操作;
●判断真伪。 ●转述所读内容
●根据所读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讨论;
●改写;
●续尾;
●写摘要。
材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语言水平;
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具有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挑战性和时代性。
教师角色:鼓励、启发、引导、帮助、监控、参与、反馈与评价。
4.写作技能的教学
教学目的:表述事实、观点、情感、想象力,交流信息,培养规范的写作习惯。
基本技能:整理思路;
组织素材;
规划文章结构;
列出提纲;
起草文章;
组织语言;
遣词造句;
修改文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字母大小写。
主要教学活动举例:
写前活动 写时活动 写后活动
●激活灵感;
●激发兴趣;
●明确目的和读者对象;
●讨论主题;
●搜集素材;
●语言准备;
●阅读范文;
●写提纲。 ●写初稿;
●规划文章结构;
●填空;
●看图作文;
●图文转换;
●仿写;
●连句成文。 ●自我修改;
●相互修改;
●个人或小组面批;
●检查语言、文法、逻辑、用词、润色;
●制作板报,墙报。
材料选择:与学生水平相当;
贴近学生生活;
话题具体,目的明确;
有趣味性和真实性。
教师角色:指导、启发、示范、商讨、鼓励、讲评。
(三)教学活动类型
1.调查和采访活动:学生准备一系列的问题,并设计好采访的方式,采访后将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然后报告给全班同学。专题采访,民意调查;做出决定或选择并解释原因。
2.探究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运用英语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例如:找出两幅图画或两篇文章的不同点和相同点;重新给句子或图片排序,提供方位或根据方位指示找到某个位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
3.合作学习活动:学生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或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小组活动。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应承担具体的任务,并要对自己的任务负责,通过合作最终完成共同的目标。小组活动中,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条件,有效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例如:学生分组自行选择某一专题,并针对该专题收集图片和信息,做成小册子或写出报告,也可以采用展览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展出。
4.即兴发言与讨论:根据某一主题或问题,引导学生即兴发表个人的见解或意见,当学生的观点或意见都充分发表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分析和选择,必要时允许学生进行论证或辩论。问题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来设计此类活动。
5.反思活动:学生在学完一课的内容之后,结合自己的能力发展反思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成果。反思可采用两种方式:(1)通过日记的方式用学过的语言写出所学的概念,对学习过程或学习活动以及学习兴趣等做出评论,发表见解,提出问题,并对下一步的学习提出建议等;(2)填写针对所学内容和学习方式而设计的问卷,并表达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6.思维训练活动:为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图表的方式帮助学生组织信息,表达观点,发表见解,开展阅读和写作活动。下面介绍几种用图表方式组织信息和观点的活动:
(1)在开展阅读或听力活动之前,请学生就某一主题分组讨论他们已经了解的信息,教师将这些信息板书在"What We Know"栏目下;然后,教师让学生讨论他们希望了解或学习哪些新的信息,并将这些内容板书在"What We Want To Know"栏目下;学生开始进行读或听的学习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最后一个栏目的内容,即在"What We Have Learned"栏目中列出所学的内容和信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高一英语新课程标准》相关文章
- › 高一英语2016-10学年高一期中测试
- › 2016最新高一英语暑假作业
- › 高一英语指导--高中英语学习的妙方
- › 高一英语必修一辅导试题(一)
- › 高一英语总结:定语从句关系代词的用法
- › 高一英语单词听力记忆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英语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