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们通常把 的过程叫做结晶。结晶的方法主要有 和 法。 法是适用于一切把可溶于水的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法则特别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 等。 2.当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后,剩余的液体被称为 ,它通常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B.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 C.结晶必须在蒸发溶液的时候才能进行 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4.降低温度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不改变的是(B ) A.溶解度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 5.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 A.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 B.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 C.溶液只有达到饱和后才有可能析出晶体 D.溶液不达到饱和也能析出晶体 6.要使食盐从饱和食盐溶液中大量析出,最好的办法是(B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蒸发水 D.再加入少量食盐 7.下列各组物质,不适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的是(B ) A.硝酸钾溶液 B.食盐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铵溶液 8.下列各组物质,能够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步骤分离的是(C ) A.硝酸钾和食盐 B.面粉和砂糖 C.碳酸钙和氯化钙 D.碳酸钠和硝酸钠 9.右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温度升高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变化最大的是 (2)溶解度大小的顺序符合A=C﹤B的温度是 (3)在t4℃时,在三份每份100g水里分别溶解A、B、C 物质配成饱和溶液,然后都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 是 物质,三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顺序是 。 (4)如欲分离A物质与B物质应用 法进行分离。 一、选择题 10.由固体溶解度曲线可知 ( C ) A.溶解溶质所需溶剂的质量 B.能溶解溶质的物质是什么 C.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D.在任何温度下溶质溶解的质量 11.A、B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现将60℃时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30℃,结果析出的A固体的质量比析出的B固体的质量多,这说明(C ) A:30℃时的固体A的溶解度大于固体B的溶解度 B:60℃时的固体A的溶解度大于固体B的溶解度 C:温度对固体A的溶解度的影响比较大 D:温度对固体B的溶解度的影响比较大 12.下列哪种方法能使10℃的饱和硝酸钠溶液浓度变小,但仍然饱和(D ) A.降低温度,过滤出晶体后恢复到原温度 B.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一定量的水 C.蒸发水,析出晶体后再恢复到原温度 D.降低温度,析出晶体后过滤 13.某同学在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的实验中,称量时将砝码放在左盘(1g以下用游码),硝酸钾放在右盘;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这样配制的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大于10% B.等于10% C.小于10% D.无法确定 14.有白色晶体20g,溶解在150g热水中充分搅拌后恢复至原温度,还剩余10g,再把剩余的10g晶体溶解在150g热水中,充分搅拌后恢复至原温度,仍剩余2g,则原晶体是( ) A.纯净物 B.化合物 C.混合物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5.要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分别得到纯净物,供选择的操作有:A:蒸发结晶B:降温结晶C:趁热过滤D:加水溶解E:加热浓缩;供选择的仪器有:①蒸发皿②量筒③烧杯④表面皿⑤试管⑥漏斗⑦酒精灯⑧玻璃棒⑨滴管⑩烧瓶。试回答: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下同) 。 (2)需选用的仪器是 。 三、简答题 16.实验探究。如右图,小试管中装有混有硝酸钾固体的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烧杯中装有一定的水,先向烧杯中加 入适量生石灰,试管中的混合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为 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TAG:初三化学 溶解性 中考试题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物质溶解性》相关文章
- › 襄阳市2016年初三化学模拟试题
- › 初三化学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 › 初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大总结
- › 初三化学难题试题
- › 中考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复习指导
- ›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物质溶解性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三化学中考试题:物质溶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