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真实的作文素材
【许广平的情感生活】蒋锡金先生问许广平她对婚姻生活是如何估计的,她说,这是一种牺牲,是一种自愿的牺牲,并不是受了什么恳请或逼迫。
在锡金的追问下,许广平解释说,起初是出于对鲁迅的敬仰,求教之心,后来产生了当助手的愿望,最后感到相互不能离开了。但是,锡金先生的诚实就在于,虽然如此,许广平仍然有牺牲之感,这就是她和鲁迅之间爱情生活的一个特点。
她还向锡金透露一个小小的细节。在处理家庭经济收入时,始终把鲁迅收入和她自己曾经有的一笔收入严格地分开,这是她在广州教书时积蓄下来的,有三百大洋,放在她自己的存折上。她说,当然,她不会和周先生分开,但也要设想,万一发生不得不离开的情况,她就可以不依赖别人的资助,用三百元维持自己几个月甚至半年的生活。 (孙绍振 《人民日报》2002/5/20)
【爱因斯坦的禁区】数百名传记作家把爱因斯坦刻画成充满人道主义、仁慈善良、具有责任感、热爱和平、充满灵感、纯粹、无可指责的学者典范。真正的爱因斯坦隐藏在厚厚的幕布后面。他的大儿子汉斯·艾伯特把父亲看成是“一个学识上洞察秋毫、情感上目光短浅的寻常男人,他死后留下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情。”艾伯特透露说,爱因斯坦苛刻地对待前妻玛丽斯,到美国后,他对留在欧洲的前妻和子女不闻不问。他还干涉汉斯的婚事,却遭到了失败;他干涉二儿子的事业,使这个可爱的孩子精神分裂,在电疗法的手术下成了一个痴呆的人;他让前妻孤独地一个人面对这场悲剧。而对于病倒在床头被肺结核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后妻埃尔莎的女儿伊尔莎,他同样不予理会。
然而,这是一个禁区。爱因斯坦的忠实卫士们,如女秘书海伦·娜杜克斯、遗嘱执行人奥塔·内森等人严格地检查干涉爱因斯坦的文章。汉斯企图凸现父亲的真实,却遭到了捍卫者们的起诉。在瑞士的各级法庭上,卫士们的诉讼都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圣人”式的爱因斯坦是后人塑造出来的。但是在若干年以后,在后人的记忆里,将只有作为“圣人”的爱因斯坦存在,而没有真实的、作为“人”的爱因斯坦的存在。(余杰 《读写新大陆》2001创刊号)
【关汉卿与奈保尔】奈保尔去年在瑞典文学院为他颁授诺贝尔文学奖的典礼上,直言首先要感谢他经常光顾的那些妓女,理由是他没有时间去找更体面的情妇。
关汉卿一生不愿为官,长期生活在瓦舍勾栏之中,整日与演员、妓女相处,但他依然不失其伟大,一如一粒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
【傅聪谈肖邦钢琴比赛】我看过一些肖邦的乐谱手稿!就在我做肖邦钢琴比赛评委那一年,肖邦的夜曲——作品27号第2首,旋律很POP的,最后结束的时候,肖邦的原稿上对于钢琴踏板的具体运用都写得很清楚,有两段,第一段是每一至四拍一次短踏板,第二段是每四个小节一次长踏板(他边说边以脚踏地演示“踏板”)。最后结束的时候,一连串上行,整个都是靠一次踏板!这是他原稿上标明的。我就感到疑惑了,就问那时的评委主席,说现在参赛的选手怎么就没有一个人照肖邦的原稿要求用踏板呢?踏板里头很有学问,同样是长踏板也有许多讲究,运用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评委主席是肖邦版本的专家,研究肖邦原稿比任何人都多,可他也只能给我这样的解释:他们不一定知道原稿怎么写的,就是知道了也不一定会运用,就是会用了也不一定敢用,因为大部分的评委自己也不知道肖邦是这样写的!(笑)这就说明很多问题吧?参赛的人要过评委这道关就非得妥协不可,不敢那样做!所以我以前就跟人包括我的学生说过,现在最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勇气,诚实的勇气!没有几个人有这样的勇气!
【常识与勇气】一次,齐景公到公阜巡游,看到齐国的国都说:“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丞相晏子马上答到:“昔者上帝以人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意思是说上古的帝王认为人死是好事,(这样)仁德的人得到安息,凶残的人就会消失。还有一次,齐景公在泰山上设宴,喝到高兴时,他四面看看,忽然感慨叹息,并流下眼泪说:“寡人将去堂堂国者而死乎!”于是,左右大臣跟着叹息流泪,惟有晏子仰天大笑,告诉景公:“盛衰、生死,皆自然规律,没有必要为之悲哀。”(5月4日《文汇报》)
【微思集】当不真诚被另一个不真诚欺骗过后,才知道真诚之可贵;当不真诚被真诚鄙视过后,才感不真诚之可悲。
能说出真话是可贵的,如果你不能说真话,你可以不说,但你绝不可以说出不真实的话。不说出真话可被视为“保密”,而说出不真实的话却是在撒谎。
时间与历史的一个功效就在于揭露与摒弃谎言。(《散文选刊》97/2 李钧)
卢梭: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何时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指《忏悔录》)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然后,让他们每个人都在你的宝座前,同样披露自己的心灵,看有谁敢对你说:我比这个人好!”
普希金:真理在杯底里头。
人只有讲真话,才能够认真地活下去
什么是巴老的精神本质呢?以愚之见,就是讲真话。巴老在提倡讲真话的文章中,曾坦诚地说:“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我懂得讲真话并不容易,而弄清楚真、假之分更加困难。”(《随想录》746页)他甚至在《随想录》中反复大喊:“人只有讲真话,才能够认真地活下去。”听着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再想想当今一些人的所作所为,我们的良知能不受到触动吗?最近,许多新闻媒体报道说:今年高考期间,江苏省部分考生认为数学试卷的一道题存在错误。围绕考题的对与错,省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部历时近5个月,4次组织专家论证……一个连高中学生都能判别的常识问题,却要如此兴师动众,而且至今“问题仍未获解决”,致使“12名院士加入了纠错行列”。《南方周末》11月6日用整版篇幅报道这件事时,标题是《就为了一句真话!》。全国很多媒体都报道了这件事。《北京晨报》以《12名院士质疑高考数学题》为题作了报道。报道中运用中科院数理学部院士陈希孺的话说:“这道题确实有错误。数学是科学,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有关部门没有公开表示错误,有可能是怕引起后果。但作为学者,我们要对科学负责,错误就是应该指出来。”
“人只有讲真话,才能够认真地活下去。”让我们记住巴老的话,勇敢地站出来,像《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小男孩一样,大声说:皇帝他没有穿衣服!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才是新时代的强音。
道听途说的危险人物
大约是三十五年前,我们小镇来了一个名叫摩根·琼森的人。他约莫三十岁左右,肤色黝黑,眼神阴森,配上两条连接在一起的浓黑眉毛,透出一种深植于骨头里的凶狠蛮横的习性。颊上的一道长及鼻梁的疤痕,更是让人看了不寒而栗。所以镇上的人常小声议论:“这是一个危险人物。”
因此,镇上的人对他敬而远之。如果他进了酒吧,无论刚才多么热闹,都会立刻静了下来,如果他说句什么话,大家都会点头称是。没有人愿意去惹一个危险人物。关于他脸上的那道疤,有一个传说:说是在纽约,他曾赤手空拳与十个黑道上的人争斗,有人对他放了一枪,子弹从他脸颊上擦过留下了这道疤,但最终摩根·琼森还是制服了那十个黑道中人。后来,有些胆小的人一见到他就浑身颤抖。但是有一回,一个绰号叫“风箱”的放羊老头喝多了酒,竟然一把抓住摩根·琼森的衣襟,“听说你是一个危险人物,我现在要用我的宰羊刀将你肚皮剖开,看看到底是什么使你成了危险人物。”说着他就抽出了宰羊刀,在摩根·琼森面前比画。摩根·琼森一见刀,便使劲挣脱了风箱抓住他的手,转身就跑,而且跑的速度之快是小镇上的人从未见识过的。
后来就听说,有关他的种种传说其实都是不真实的,他脸上的那道疤也不是黑社会中的人干的,而是一个女人所为。我想,现在的这个传说,未必就比以前的那个传说真实,但我们镇上的人迄今为止笃信不疑。
“其实,”我的外公说,“我从一开始就认为摩根·琼森可能并不是什么危险人物。”“可你为什么不像风箱那样去证明你的猜测呢?”我问。“但是,如果他真的是一个危险人物呢?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嘛!”外公这样回答道。
(摘自《文萃》2xxx年第8期 邓 笛编译)
有关真理的寓言
有一年夏天,天气特别闷热,谬误便邀约真理和自己一起下河洗澡。
真理不知道这其实是谬误的一个大阴谋,便欣然前往。就在真理陶醉于河水的凉爽的时候,谬误却趁真理不注意悄悄潜回到岸上,穿走了真理的衣服。真理发现后为时已晚,因而只好躲在河里不敢上岸。
而谬误呢,却每天都穿着真理的外衣在大街上招摇撞骗。
正因为这样,生活中的所谓真理,往往是谬误穿着真理的外衣,而真理只要一露面,便是一丝不挂的赤裸着身体。
(摘自《东西南北》2xxx年第6期 作者 李智红)
真正的高度
在一个阳光普照的早晨,父亲带我和弟弟去城里的姑姑家做客。在车站,父亲走近售票窗口问道:“我们三个到郑州要花多少钱?”
年轻的售票小姐回答道:“大人4元,高于1米20的小孩和大人一样,他们两个有多高?”
父亲答道:“这个小的1米15,那个大的1米22,我想我得付8元钱。”
那位售票小姐笑道:“嗨!先生,你是刚捡了钱还是发了大财?你只要告诉我较大的男孩1米20,你就可以省下4元。我的眼睛不是标尺,我又看不出有什么差别。”
父亲回答:“你说得没错,但是应该让孩子们知道他自己有多高!”
——摘自《读者》第12期 作者 简单
标签:真实 作文素材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