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和区司法局的指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包括: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帮扶和解决生活出路等几个方面。通过帮教,力争使大多数刑释解教人员,增强改过自新的信念,在政治、就业和社会各方面不受歧视,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给他们的温暖,对预防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一、普查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做法
根据辖区刑释解教人员居住分散等特点,首先召开司法专干会议,动员和部署辖区居民楼长,启动所、站、居民楼长的三级安置帮教网络,联合驻街行业单位和派出所进行地毯式派查,然后对刑释解教人员逐一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面了解帮教对象和家庭的有关基础信息并进行分类管理。
二、发现的问题和措施
由于旧城区改造,使人户分离、空挂户现象比较普遍,使普查工作遇到很多困难,街道司法所准备采取远程帮教的方式进行帮教。首先掌握其家庭成员的住址和联系方式,通过他们及时了解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动态、就业和生活等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帮教措施。
三、普查工作中发现的典型和突出事例
家住丹东街76号的刑释解教人员夏洪斌刑满释放回家后,由于他的母亲对他过去的憎恨与悲伤不愿接纳他,他享受三个月生活救助后在没有生活来源,街道司法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先后几次找到再就业中心的负责人,介绍情况求其帮忙,在街道再就业中心和社区调解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在政策法规允许的情况下,给他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使他享受了自谋职业的优惠政策,过上自食其利安安稳稳的生活。
兴盛里11号的释解人员白岩于20**年释放回家,社区司法专干在走访中,发现有干家政的想法,根据他的实际情况街道鼓励他自己创业,当时正赶上国家的好政策,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开办了一家家政服务公司,当上了小老板,由于自己的努力和优质的服务,生意也红火,被评为在就业的典型,参加市、区举办的再就业座谈会,得到大家的好评。
自强街1号的王强刑满释放后,街道、社区联系安置帮教基地,帮他做起卖糕点的小买卖,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只收取一半的摊位费,使他很受鼓舞,不但自己有了生活来源,现在还已经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他母亲见人就说是党和政府给了他们新的生活。
家住兴盛里10号的刑释解教人员高翔,自己不想做生意,合适的工作有难找,他的母亲吃不好、睡不好,每次见到我们希望给他找一个合适的工作,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几经周折,终于在布艺街给他找到送货的工作,他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在单位早来晚走,重活累活都干在前头,单位领导对他非常满意,街道、社区的努力从单位领导的脸上得到了回报。
四、安置基地建立情况和安置刑释解教人员数情况
由于受到地域限制(辖区以商务大厦为主)街道成立早市作为安置帮教基地,目前安置刑释解教人员2人。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觉得做好安置帮教工作是基层司法工作的重点,继续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是基层法律工作的责任。某街道司法所从实际出发,采取四项举措扎实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一是建立完善的所、站、志愿者队伍三级组织网络。辖区内4个社区依托司法所建立了安置帮教工作站,具体承担安置帮教日常工作。组成一支基层帮教志愿者队伍,协助帮教工作站、帮教小组开展工作。二是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工作。自收到刑释解教人员通知书后7日内通知刑释解教人员所在的社区安置帮教工作站,及时确定帮教责任人,组建帮教小组,并建立帮教工作档案。在衔接工作中做到:1、及时家访,按规定办理3个月低保。2、每月见一次面,了解思想动态。3、及时签订帮教协议,强化帮教管理目标。三是在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中采取“3+1”模式,既对每名刑释解教人员安排一名司法专干,从政治思想上、法律、道德上进行帮教;一名社区干部从工作上进行帮扶,有工作单位的由企业在生产技术上帮扶,一名社区干部在生活上对其关心照顾及时反馈信息。
四是大墙内帮教。每年不低于两次到大墙内帮教,送法律书籍、生活用品。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服刑人员,让服刑人员感到政府的温暖。
上一篇:2016年街道党委工作总结
下一篇:街道上半年宣传思想工作总结
TAG:
+《街道释解人员普查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 › 街道释解人员普查工作总结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街道释解人员普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