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赠刘景文》,你会沉醉在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虽然荷尽菊残,然而那开败了的菊花枝还傲寒斗霜,那“橙黄橘绿”,更有别有一番风味。古人写秋总是“自古逢秋悲寂寥”,可是苏轼却一反悲秋的基调,突出了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傲霜枝”更是赞颂了傲霜凌寒的气概。传统的古诗教学要求字字落实,解释诗句更是成了重点任务,然而这样一来就会将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感情、诗情画意的古诗支解得零离破碎。更何况面对的是一群刚刚进入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他们的要求:首先会认,会读,会背;其次是借助图片、音乐、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由反复朗读所感悟到的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之中,了解诗意,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还有就是要体会古诗的韵味并用自己的朗诵将其表现出来。《《赠刘景文》教学反思4》这一教学反思,来自www.gaofen123.com!http://www.gaofen123.com <
上一篇:《语言的魅力》教学反思
下一篇:情境创设的效果
TAG: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4》相关文章
- › 《赠刘景文》《山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 ›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1
- ›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2
- ›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3
- › 苏轼《赠刘景文》赏析
- ›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4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赠刘景文》教学反思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