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过去教学“求平均数”的思路相比较,这节课体现出了不同以往的特点。过去教学“求平均数”,侧重求平均数方法的多样和灵活,注重算法的优化,而忽视了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我在考虑这节课“教什么”的问题时,把教学目标定位为:重点教学平均数的意义,其次才是求平均数的方法。这也是我把课题板书成“平均数”的原因所在。按照新大纲,平均数不再归入应用题的范畴,而被列为统计知识的内容,这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应该从统计的角度教学平均数。在考虑“怎么教”的问题时,我想到了平均数的比较功能,由此我把学生分成人数不等的六个小组,以筷子夹玻璃球这个游戏作为导入环节,为教学提供信息素材,为学生探究新知建立了操作平台。当然,求平均数的方法并非一带而过。由于学生在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上花费了较以往更多的功夫,理解更加深刻,所以学生尝试解题、归纳方法不但费时少而且效果佳。至于“移多补少”、“汇总均分”、“假设调整”中的一些技巧,我个人以为可以放在稍后的练习课中加以培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
-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