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的一封信
写了四封给中国学生的信后,许多学生问我:“开复老师,你为什么不写一封信给我们的父母呢?作为一个父亲,你可以分享你教育子女的理念和经验。”
作为一个热衷教育的父亲,我确实有不少教育孩子的经验。但对这封信我一直有些犹豫,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在好几位同学的多次鼓励下,我逐渐意识到了写这封信的重要。我问他们:“如果写一封信给你们的父母,你们会希望我说些什么呢?”他们说:
“告诉我们的父母:我们长大了,真的可以照顾自己。就让我们自己闯一闯,哪怕是碰碰钉子也好。”
“告诉我的父母:你们对我的期望好高,我总是达不到,总觉得对不起你们。我希望你们能够接受一个平凡的我。当你们看到我已经尽力而为时,能不能鼓励鼓励我?”
“告诉我们的父母:我不想做一个读书的机器,我想找到自己的兴趣,希望你们能支持和理解我。”
“告诉我们的父母:我真的好想和你们成为朋友,但我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听了这么多充满热情和期望的话,我提起了笔。我想写出我对家庭教育的真实想法,想与大家分享我的教育理念,想帮助那些平日里疏于交流的父母和孩子,为他们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其实,教育孩子这件事并不是很难,我们只需要把握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培养一个懂事明理、善于学习、自主独立、自信积极、快乐感性的孩子;然后和他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
中国广大的家长朋友们,我希望和你们进行真诚而深入的交流。在教育孩子方面,你们可能比我有经验,也有很多好的方法。我并不强求你们认可我在这封信中谈到的方法和理念,而是希望你们知道,你们的孩子有许多发自内心的话想告诉你们。如果有时间的话,你们最好能和孩子们面对面地谈一谈。如果这封信能够让一些家长知道孩子们藏在心底的话,能够让家长和孩子们彼此沟通和理解,甚至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那么,我写这封信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培养懂事明理的孩子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做一个好孩子的必备条件。但是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而是要成为懂事、明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会盲从他人,而不见得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做。懂道理的孩子善于分析每件事背后的原委,他们会在父母讲的话有道理时百分之百地服从,在父母的话不完全正确时则会与父母主动讨论、交流——这样的孩子才是既尊重父母、又坚持原则的好孩子。
虽然我相信启发式教育的优越性,但我同时也相信严格管教的必要。孩子们的成长既需要启发,也需要纪律和规矩。他们既需要培养自信,也需要学习如何自省。
关于“规矩”,我总结出了四条定律:
定好规矩,但首先要把与规矩相关的道理讲清楚,不能盲目地要求孩子服从;
在规矩的限制范围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预先讲好的惩罚;
规矩越少越好,这样才能发挥启发的功效。
另外,父母应尽量抓住每一个“机会教育”——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可借以教导孩子、帮助孩子的小事——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但应当在教育中多用正面的例子,少用负面的例子。比如,如果你想教孩子“见到长辈要主动起立打招呼“,那你自己就必须每次都做到。做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如果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但自己却没有首先做到,这样是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服的。
尤其在人格塑造方面,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例如,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和思想时,家长个人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成长。所以,除了用榜样或故事(而不要用说教!)来教导孩子以外,家长还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与自己所倡导的行为相反的事情。
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的家长本身对价值观的选择就很迷茫。比如在如何对待诚信、正义等问题方面,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相当多的矛盾和负面的例子,家长自己可能也不是特别坚定。如果把这样的思想传递给孩子,他们就很难拥有正确、坚定的价值取向,当他们走向社会后,就很容易在现实面前感到迷茫和困惑。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提醒中国家长,教育孩子时,眼光要放长远些。中国已经走上了国际舞台,我们要用国际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判断生活中的现象,不要被一些负面的例子所干扰,不要做负面的事情,更不要向孩子灌输负面的思想。
好的父母能为孩子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他们只是在孩子碰到困惑时才给以建议和帮助,他们更善于引导孩子,善于和他们沟通,而不是强加给孩子某种期望或价值观。
作者:李开复 来源:
+《给家长的一封信》相关文章
- › 教育专家给家长的九十五条箴言
- › 给家长的备忘录
- › 给家长的一封信
- › 幼儿园给家长的倡议书
- › 关于亲子阅读给家长的倡议书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给家长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