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乐府诗集》卷八十六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来用鲜卑语歌唱,后用汉字写定,因此也可以说是一首早期的翻译诗。
在谈这首诗之前,我先要讲一个和这首诗有关的历史故事给你听在北朝享国最久的魏国到了后期,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的实权在高欢手里,西魏的实权在宇文泰手里,两朝的皇帝都是傀儡东魏孝静帝武定四年(公元546年),高欢率军围攻西魏玉璧。玉璧守将韦孝宽坚守不降。双方攻战五十天,高欢的士卒死了十之四五,高欢本人也恚愤发病。不得不下令撤退。这时,西魏军传出消息,说高欢中弩受伤.高欢为了否认自己中弩受伤,安定军心,勉强振作精神,坐着会见重要将领,席间,高欢命他的亲信鲜卑人斛律金唱《敕勒歌》。高欢自己也和着唱.唱着唱着,忍不住阵阵衷感,终于流下泪来。
讲完这个故事,我联想起另一个故事: 汉四年,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正在争夺天下。一天,项羽在阵前要求和刘邦一对一决斗,以决定天下归谁。刘邦不但不答应,反而把项羽教训了一顿。项羽大怒,命弓nu手一箭射中刘邦胸部。刘邦痛得站立不住,弯下腰去,但他恐怕士卒见了惊慌,影响士气,立即顺势用手摸脚.宣称:“敌人的箭射中了我的指头。”等回到营帐,才不支卧倒。不久,又接受张良的建议,强忍创痛,到各处劳军,让士卒看到自己好好的,免得士气低落,影响大局。
你看,做一个领导人物多不容易!如果你一有痛苦就呼天抢地,喊爹哭娘,快别妄想做领导人物啦!
闲话表过,言归正传。这首《敕勒歌》,毫无疑问是敕勒族的一首民歌。敕勒族,亦称铁勒族,是匈奴的苗裔。北朝时居朔州(今山西北部)一带。敕勒川,应该是敕勒族集居地区的河川名或地名。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与内兴安岭相接。“敕勒川,阴山下”,点明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区。
穹庐就是毡帐,今俗称蒙古包。“天似穹庐”,是个很妙的比喻。当然,以大小来说,穹庐和天扯不到一起;但是,从形状来说,两者的确有相似之处。敕勒族人夜夜睡在帐里,仰脸望帐顶,圆园的帐顶中间高起,四周斜垂。看惯了这种样子,一旦在草原上仰天而卧,发现天也是中央高起,四周斜垂,极低处与大地连成一线,灵机一动,“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妙喻就产生了。这样的妙喻,敕勒族人个个能会意,而且个个都喜欢。因为住穹庐说不上是舒适的生活,但是一旦“天似穹庐”,这对住穹庐的敕勒族人真是一大慰藉。所以我觉得这两句话对敕勒族人来说,是颇有心理建设功能的。这首歌愈流行,它产生的心理建设功能也愈大。
我们有句俗语:“三句不离本行。”敕勒族人说“天似穹庐,笼盖匹野”.也颇有这种意味。一个从来不住穹庐的人,绝对说不出这种话来。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个故事来。你看,我的故事不少吧。本书之所以采杂文笔调谈诗,而不学学我的朋友颜元叔教授那样一本正经地析诗论诗,连诗骨子里的骨髓是红是白也要抽出来给读者瞧瞧,一来由于怕自己没有这份本事,二来由于怕读者没有这份耐心。如果我一本正经析诗论诗,我哪能随心所欲地讲故事?现在请看一个故事: 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时常纵情饮酒,不守礼俗,有时候,他还在屋子里裸体会见朋友。有人看不惯他这种样子,出言讥刺他。他就说:“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裤子。你们诸位为什么钻进我裤子里面来?”
你看,刘伶这个人!他不怪自己无礼,还讨别人便宜,说人家钻到他的裤子里面。听说外国目前流行天体运动,成百上千的男女在风光迷人的海滩上赤条条相见,彼此彼此。可惜他们不知道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划伶;如果知道,大概会公推刘伶为天体运动之祖,并目在天体运动海滩上替他立一个纪念碑。
不过,以上这段话我只是借题发挥。我讲刘伶裸体见客的故事,目的在说明只有住穹庐的人才会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像刘伶,就只会拿房屋和天地相比,因为他是住房屋的。住在台北市的我,也绝对不会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不仅仅因为我不住穹庐,更因为从高楼围绕的市区抬头仰望天空,天只像一块碎布,一块被裁缝师剪裁用剩的不规则形状的碎布。可怜的天,它应该像穹庐,它却像了碎布。可怜的现代都市人,他应该看穹庐样的天,他却只能看到碎布样的天。
诗的最后三旬是一般人最喜爱的。“苍”,青色。“苍苍”,深青色。青色而深,可见天高不可测。“茫茫”,广大貌,形容野旷无极。诗句虽以“苍苍’’形容“天”,以“茫茫”形容“野”,其实“苍苍”者岂止“天”,“野”亦“苍苍”。你看,“风吹草低见牛羊”,草何其茂密!可见“野”亦“苍苍”。同样,“茫茫”者岂止“野”,“天”亦“茫茫”。“天”如不“茫茫”,哪能“笼盖四野”?所以“天苍苍,野茫茫”两句,解释时应加以揉合,才能使苍天覆盖下一望无际的青青草原作最饱满的呈现。“风吹草低见牛羊”,是这首诗不能少的一句。没有这句,仿佛看戏,幕已拉起,布景已呈现在观众眼前,就是不见人物登场。必须人物登场,戏才上演。必须“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诗才完成。真想不到这三句以“天苍苍,野茫茫”如此旷远无极的空间开始,通过“风吹草低”的途径,最后落在一群牛羊身上!妙哉妙哉!“吟成五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吟诗人,恐怕就连捻断肋骨也写不出这般自然浑成的妙句吧?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七言句子,却用卜三个动词。这种句法,后来诗词中也偶有所见。就记忆所及,像张先那阕《天仙子》的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像吴伟业名作《圆圆曲》的“破敌收京下玉关”,都是其例。这些拥有三个动词的七言句子,粗看似乎差不多,其实变化不少,细分起来,至少也有十几种句型。就以前面提到的三句来作例子,它们的名
词动词排列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可以说一句一个形式。但无论有多少形式,七言之中用上三个动词,这三个动作一定能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你试着体会一下以上三个句子,不是有这种感觉吗?
《敕勒川》这首北朝民歌,可以说人人喜爱,但是喜爱之处未必全同、有人欣赏涛句自然浑成,不假雕琢;有人欣赏诗句所呈现的阴山下敕勒川一望无际的青青草原;也有人从诗句里面领略到一份无可奈何的寂寞苍凉。读者由于个性和人生境遇的不同,各自从诗中找到了使他感动的部分。我愿特别说一说这首诗所流露的无可奈何的寂寞苍凉。天如此高,野如此旷,风如此疾,草如此茂。当风吹草低的时候,看到了什么?看到的只是牛羊!面对苍天、旷野、疾风、茂草,个人何其孤单,何其渺小!所见到的牛羊,丝毫无补于个人面对大自然时的无助和孤单之感。一个有抱负有斗志的男儿,当他发现自己纵然尽心竭力也不能改善自身的处境,他从这首诗歌最先捕捉到的,不会是诗句的自然浑成,电不会是敕勒川的草原美景,而是弥漫在青青草原上的那份寂寞苍凉!因此,当斛律金一曲《敕勒歌》,高欢和着唱,唱着唱着,高欢终于忍不住掉下泪来,高欢一定觉得,自已就是那个伫立在“天苍苍野茫茫”的原野中“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孤单无助的人。刘邦如果在广武受伤时听到《敕勒歌》,相信他也会落泪。项羽如果在垓下被围时听到《敕勒歌》,相信他一样会“泪数行下”
我喜欢这首《敕勒歌》。我欣赏它的诗句自然浑成,不假雕琢。在中国诗歌中,自然浑成如《敕勒歌》的找不出几首。我也向往《敕勒歌》所勾画出的那一望无际的青青草原,我的足迹从来不曾到过那种地方,让我在那里醉卧一宵或者在那里滚来滚去.要我少活几年我都愿意。就是弥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无可奈何的寂寞苍凉,我也能领略一二。你想,我怎能不喜欢这首诗?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