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戒不等于体罚或变相体罚
惩戒,顾名思义,包括“惩”和“戒”两层含义。“惩”即处罚,是一种手段;“戒”是警告、劝诫人改正错误,是这种行为期望达到的目的。
一句话,惩戒意味着手段和目的的统一。虽然是一种特别的教育,但在本质上同期望、激励、表扬等方式一样,指向学生的进步。
教育需要将惩戒与体罚区分开来。两者区别不在于是否打了学生,而在于是否伤害了学生。合理的惩戒是一种教育策略,教师应该有惩戒权,也应该合理利用惩戒权。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掌握好惩戒的“度”。
惩戒教育,孩子能承受多少?
有个初三女生因为和同学打架,学校进行了点名批评,这个女生回家后就喝农药自杀了!这个不该出现的行为为什么出现了?女生在遗书中写道:“我没有勇气再走进学校大门。”
人人都在说惩戒教育的必要性。但孩子心里能接受多少,真正能承受多少?
作家魏巍曾经这样回忆他小学时候的班主任蔡老师:“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教鞭高高举起,轻轻敲下,将深沉的爱融合在这个过程中,这要定格成为师爱的至高境界。
惩戒教育,考验教师的智慧
激励教育是爱,赏识教育是爱,惩戒教育也是爱。
惩戒教育尤其考验着每个教师的智慧。(1)“惩”之心:批评和教训不是目的,老师对于学生的惩戒,是基本爱,是爱护和尊重;(2)“惩”之度:关于这个度,是最具争议的地方。过了就变成了体罚,老师务必把握分寸,合理并且合法;(3)“惩”之策:惩戒,是讲求策略的。老师要充分了解惩戒对象,了解整个事情经过等;切记“冲动是魔鬼”,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情绪而误判了学生;要讲究个体差异性,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最后,要注重沟通,包括与当事人、与家长、与相关知情者的充分沟通。
班主任要善用透着爱的惩戒
当你发现孩子犯了错,在第一时间,可以尝试一些透着爱的惩戒。
(1)犯了错,通过做好事来“将功补过”。比如,罚其养护花草一盆。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孩子心存善意;
(2)批评最关键的是让孩子们被触动,而不是给他们难堪。“表扬用广播,批评用电话”这对于班主任工作很有帮助;
(3)以身作则是一种无声的批评。阅读课上,有学生上厕所,“砰”的一声很重地带上门,我没有大声呵斥,而是借故离开,轻轻地开门,再轻轻地关上,之后这种情况再也没发生。
作者: 来源:
+《如何把“惩戒”用得恰到好处?》相关文章
- › 英语语法中如何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
- › 如何把“惩戒”用得恰到好处?
- › 暑假,家长如何把网瘾孩子找回家
- › 如何把这么高端洋气的自助餐厅吃垮?
- › 如何把文件从手机微信传至电脑?
- › 家长如何把握对孩子的期望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如何把“惩戒”用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