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范文网知识常识教育学习文言句式大集合(下)

教育学习

当前:首页 >> 文言句式大集合(下)

文言句式大集合(下)

日期:10-31 19:37:21 | 教育学习 | 浏览次数: 978 次 | 收藏

标签:教育学习,http://www.gaofen123.com 文言句式大集合(下),

  要读懂文言文,要会翻译句子,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否则便无从下手,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于后置等,我们怎样去判定一个句子是属于哪种特殊的句式,有没有什么标志?当然有。这篇文章,我们将来一个文言句式大集合,领着大家一同去寻找句式中的特殊标志。

常见文言句式可以分为五种,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被动句等,在上篇和中篇,我们已经讲了前四种常见的文言句式,在本篇当中,我们将讲到被动句和几种固定的句式和用法。

五、被动句

古代汉语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例句]

王建禽于秦。(齐王建被秦国活捉了。禽,通擒)

[简析]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王建”是受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在动词前用 “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我虽然想再说一些,但考虑不一定被理解)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

(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简析]“受……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于”引出主动者“人”。这种句式数量较少。

六、古文常见句式

(1)“如……何”、“奈……何”、“若……何”。这三个句式的意思都是“把……怎么样”

“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

[例句]

①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

②奈并累若属何?(把你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

③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

(2)“……孰与……”、“……何如……”、“孰若”、“孰如”、“何若”等。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用法相同。

[例句]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②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③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

[备注]

“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

[例句]

④救赵孰与勿救?(救赵与不救赵哪个有利?)

⑤惟坐待亡,孰与伐之?(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他们?)

(3)“不亦……乎?”可译为:“不……吗?”,“难道不…… 吗?”

[例句]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②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4)“何(奚、曷)以(用)……为”“何以为”“何…… 为”。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还要……干什么呢?”

[例句]

①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②世方乱,安以富为?

③胜自磨剑,人问曰:“何以为?”(磨剑干什么呢?)

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5)“何……之为”。这个格式的意思是“还算得上……”、 “还谈得上什么……”、“还说什么……”。

[例句]

①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还谈得上什么恩惠呢?)

②国仇未报,何以家为?

③何以名为?臣夫桑下之饿人也?

(6)“得无”、“无乃”。“得无”又写作“得毋”、“得微”、“得非”等,意思是“该不会”、“莫不是”、“只怕是”、“岂不是”、“莫非”等。

[例句]

①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②日饮食得无衰乎?

③得毋有病乎?

“无乃”又写作“毋乃”、“非乃”、“不乃”,意思是“岂不是”、“莫非是”、“恐怕要”等。

④求,无乃尔是过欤?(恐怕要责备你吧?)

⑤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恐怕不可以吧?)

⑥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岂不是晚了点吗?)

在这篇中,被动句属于我们初中必须掌握的句式,其余的包含着特殊的标志的句子,虽然不在中考之列,我们也在这里提出来,是为了让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利用这些特殊词语来理解语句和翻译句子。到此为止,我们已经集合了所有文言文的句式,你学会了多少呢?


作者: 来源:
TAG:

+《文言句式大集合(下)》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教育学习 更新

教育学习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