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历史高二历史检测题

高二历史

当前:首页 >> 高二历史检测题

高二历史检测题

日期:10-31 19:39:41 | 高二历史 | 浏览次数: 365 次 | 收藏

标签:高二历史,http://www.gaofen123.com 高二历史检测题,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22、 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 科学             C.西学           D. 民权

  23、“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这段歌词创作的背景是

  A、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北伐军进入长江流域,胜利在望      D、一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

  24、某中学学生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甲说:“这里的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四人中观点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5、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的相同之处是

  A、兴起于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之后      B、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C、提倡用民主取代专制                  D 、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26、若以诗句比喻1920年前后的中国政治状况,较为恰当的是

  A.柳暗花明又一村                          B.横扫千军如卷席

  C.万马齐暗究可哀                          D、无可奈何花落去.

  27、1986年,邓小平会见美籍华裔学者李政道等科学家时说:“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我们要共同努力。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的认识不包括

  A.科学有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       B.中国科学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世界

  C.科学是发展中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D.科学是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财富

  28、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高等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控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

  A.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        B.“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

  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29、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老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0、某学生在学习“19世纪中期法国文学艺术流派”时发现一些残缺不全的句子:“①主义偏重主观、表现;②主义偏重客观、再现。①主义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世界探求,揭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②主义偏重向外,向感性世界开掘,描绘大千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剧烈的斗争。”与句中①、②两处文学艺术流派相对应的法国文学作品是

  A.①—《巴黎圣母院》  ②—《人间喜剧》 B.①—《人间喜剧》  ②—《悲惨世界》

  C.①—《自由引导人民》②—《格尔尼卡》 D.①—《唐璜》 ②—《安娜·卡列尼娜》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材料问答题(31小题13分,32小题14分,共27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汤显 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同时出现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英国。《牡丹亭》与《哈姆雷特》分别是其代表作,以下是有关这两部作品的有关材料:

  【材料一】《牡丹亭》塑造一个女性形象—杜丽娘,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材料二】《哈姆雷特》塑造了的悲剧形象—哈姆雷特,其名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优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指出两部剧作所处时代的共同经济特征。(2分)

  (2)思考两部戏剧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共同精神?(2分)

  (3)两部戏剧中所反映的这种精神,在东西方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影响,请指出这种不同。(5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西方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常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大众心理,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把握住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材料二  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材料三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分析三民主义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的“抓住事物的本质”的。(4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趋势,将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的依据。并说明第一阶段的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4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3分)。

  (4)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3分)

  三、能力探究题(13分)

  33、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认为这两个派别的关系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请结合两派的思想主张和实践活动来论证这一判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检测  高二历史  

相关分类

高二历史 更新

高二历史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