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全解

高一语文

当前:首页 >>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全解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全解

日期:10-31 19:43:16 | 高一语文 | 浏览次数: 158 次 | 收藏

标签:高一语文,http://www.gaofen123.com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全解,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2003年全国卷)

  金黄的稻束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颠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附答案:D项(它本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即使把它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勉强可通,它也只是一种不太可能的可能性而已,不能把它表述为“实际上就是”的肯定语气。)

  【课内阅读】

  1.《大堰河――我的保姆》结尾中说这首诗也是献给“大地上的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意在表明

  A.诗人的感情,由一个狭小的范围,升华到一个更高、更广的天地。

  B.诗人希望得到世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样的乳儿在感情上的共鸣。

  C.诗人仇恨不公平、不合理的旧社会,想号召人们起来斗争。

  D.诗人的感情,融会世界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一样的乳儿的感情。

  2.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诚的声明告诉我们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是,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亲密。

  C.“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D.“我”不忘养育之恩。

  3. “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作者一再强调“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是为了说明

  A.大堰河死得很凄凉。

  B.大堰河临死时仍在牵挂她的乳儿。

  C.“我”回家后和大堰河家失去联系。 D.“我”的遗憾自责的心情。

  4.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段

  A.排比 夸张 重复 B.对比 重复 拟人

  C.重复 排比 对比 D.借代

  对比 排比

  【课外阅读】

  1. 对下面这首《钟乳》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友人送我一石钟乳,/我爱它一滴滴凝成非凡气度。/我把它摆在桌上细细地观赏,/蓦地听见它深情地倾诉:/十万年后,我该是一架大山,/人类的爱,是我的痛苦。

  A. 石钟乳没有生命,诗人却说“听见它深情地倾诉”,从思维的角度看,这属于想象;从修辞的角度看,这是拟人手法。

  B.“十万年后,我该是一架大山”前面省略了表示条件的句子,补上去,可以这样写:如果我仍旧生长在原来的地方。

  C.这首小诗是说,要让事物按自身的规律去发展,而不应持主观主义态度。

  D.这首小诗的主旨应当是:爱,应有正确的态度,应采取正确的方法。

  2.读戴望舒的《赠内》一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空白的诗帖,幸福的年岁;/因为我苦涩的诗节,只为灾难树里程碑。

  即使清丽的词华,也会消失它的光鲜,/恰如你鬓边憔悴的花,映着明媚的朱颜。

  不如寂寂地过一世,受着你光彩的熏沐,/一旦为后人说起时,但叫人说往昔某人最幸福。

  A.这首诗是赠给妻子的,全诗朴实无华,却情真意切,抒写了诗人为自己有这样一位美丽而又贤惠的妻子相伴一生而感到无比幸福之情。

  B.诗人总是以“苦涩的诗节”叙写灾难的人生,而对幸福的爱情生活却没留下诗行,为此,他深感遗憾。

  C.诗人以比喻和映衬的艺术手法赞美妻子的容颜,着重表现的是妻子的外在美。

  D.诗人愿熏沐妻子的光彩,寂寂地度过一生,这是直接抒情;“但叫人说往昔某人最幸福”,则是间接抒写感受,含蓄地表现了妻子的内在美。

  3.

  对艾青《煤的对话》(1937年)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 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A、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地层深处,"我"满怀怨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我"渴望火的到来,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诗中的"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着炽烈的情感,昂扬的斗志,不甘沉沦,自强不息,"我"要摧毁黑暗,迎来光明。

  D、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

  4.读康白情《草儿》(1919年),指出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草儿在前,/鞭儿在后。/那喘吁吁的耕牛,/正担着犁鸢,/古着白眼,/带水拖泥。/在那里"一东二冬"地走着。

  "呼……呼……"/"牛啊,你不要叹气,快犁,快犁,/我把草儿给你"。

  "呼……呼……"/牛啊,快犁快犁。/你还要叹气,/我把鞭儿抽你"。

  牛呵!/人呵!/草儿在前,/鞭儿在后。

  A、诗中的"草儿"对牛而言,是一种生存诱惑,而"鞭儿"则象征着一种威胁压迫,这是"牛"的主人软硬兼施的两手。

  B、"草儿在前,鞭儿在后"这种矛盾、险恶的境遇,使人感到牛辛苦拉犁的悲壮,"牛"的主人隶使牲口的狡黠。

  C、牛这一形象其实就是在田野上"一东二冬"地艰难劳作的中国穷苦农民的形象。

  D、诗人以悲天悯人的情怀,热情赞美以牛为代表的中国农民沉默坚韧的生命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附答案:课内阅读:1.A 2.B 3.D

  4.C课外阅读:1. C(该诗诗眼是最后一句,点明了主旨) 2. B(没深感遗憾意) 3.

  A项(这是一首咏物诗。准确解读诗歌,就必须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失去了昔日的荣华""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等语不是"煤"的意象特征)4.D(诗人作于1919年的这首诗,表达了对中国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剥削阶级的愤恨,"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对"牛"有哀其不幸之心,却无"热情赞美"之意,D项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是不准确的。)

  4.《中外短诗五首》

  【基础知识】

  重要字音:

  舵(duò)手 跫(qióng)音 春帷(wéi)

  窗扉(fēi)

  重要字形:

  心扉 雨雪霏霏

  文学常识: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诗人、学者。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此外,在这一时期,卞之琳与何其芳、李广田还合出过一本名为《汉园集》的诗集,因此三人又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以后,卞之琳担任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是莎士比亚和英诗翻译名家。主要作品有:《汉园集》《雕虫纪历》《十年诗草》《人与诗:忆旧说新山山水水》《小说片断》《莎士比亚悲剧四种》《英国诗选》等。

  芦荻,1912年生,现代诗人。原名陈培迪,生于广东南海。30年代即从事诗歌创作,与人合编《今日诗歌》《中国诗坛》《诗场》等刊物。抗战时期曾任桂林《广西日报》副刊《漓水》主编。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专业作家。后任暨南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桑野》《驰驱集》《远帆》《旗下高歌》《田园新歌》《海南颂》《芦荻诗选》等,亦有诗歌理论、鉴赏文章和著作行世。

  郑愁予,1933年生,河北人,现代诗人。少年随父至台湾。先后毕业于新竹中学及中兴大学,曾任职基隆港。60年代末赴美,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后任教于耶鲁大学。诗人思维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体悟,汲取国内外经验,创作力充沛。早期诗集包括《梦土上》《窗外的女奴》《衣钵》(三集合称《郑愁予诗集》)。后又有《燕人行》《雪的可能》。郑愁予的创作意象多变,音韵温柔华美,自成风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 更新

高一语文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