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文言文专题复习

高一语文

当前:首页 >>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文言文专题复习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文言文专题复习

日期:10-31 19:52:31 | 高一语文 | 浏览次数: 402 次 | 收藏

标签:高一语文,http://www.gaofen123.com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文言文专题复习,

  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而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

  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注:①霣yǔn同“陨”坠落,引申为丢掉。②考死:善终。③毋畏:申犀之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郑人囚而献诸楚。          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

  B.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    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

  C.郑人囚而献诸楚。          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

  D.虽晋之强,能违天乎?      臣之许君,以成命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薮藏疾      山薮:山林草莽之中。

  B.使解扬如宋    如:往,去。

  C.楚师将去宋    去:往,到。

  D.析骸而爨     爨:烧水煮饭。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文: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译文:即使鞭子很长,也达不到马肚子。

  B.原文:遂致其君命。

  译文:于是便传达了楚王的命令。

  C.原文:死而成命,臣之禄也。

  译文:死了能完成使命,这是下臣的福气。

  D.原文: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译文:我不骗你,你不欺我。

  4.不属于楚宋最终讲和原因的一组是:(  )

  ① 晋国军队已全部出动,即将到来.。

  ② 解扬不惧威利诱,不辱君命。

  ③ 楚王听信了申叔时的劝告。

  ④ 华元夜入楚师,说服了子反。

  ⑤ 宋人宁可亡国也不愿签城下之盟。

  A.①③   B.①④    C.②⑤   D.③④

  5.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述了宣公十五年楚国围攻宋国,无功而返与宋订立盟约的过程。

  B.本文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尔虞我诈,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

  C.本文关于楚宋战和过程的描写简练有序,主要是通过对话揭示双方战和的原因。

  D.几位策士的描写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战国策》高超的记事写人艺术。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练习。

  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闻者服其忠公焉。王在河中,禁无故走马,犯者死。南阳夫人乳母之子抵禁,都虞候杖杀。诸子泣告于王,言虞候纵横之状,王叱而遣之。明日,对宾僚吁叹者数四。众皆不晓,徐问之,王曰:“某之诸子,皆奴材也。”遂告以故曰:“伊不赏父之都虞候,而惜母之阿奶儿,非奴材而何?”

  1.文中“郭汾阳在汾州”和“以令公勋德”两句中的“汾阳”“令公”都是对郭子仪的称谓。下列对称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名 官名    B.官名 一般尊称    C.别号 官名    D.爵名 官名

  2.文中的“南阳夫人”是主要人物的什么人?(  )

  A.母亲         B.妻子             C.儿媳         D.姊妹

  3.文中“以致如此”的“此”指的是:(  )

  A.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B.所请不当圣意

  C.以是方镇跋扈   D.求无不得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敕不下              敕:帝王的诏书、命令

  B.自艰难以来            艰难:艰苦困难

  C.是以方镇跋扈          方镇:镇守一方的军区长官

  D.言虞候纵横之状        纵横:这里指放肆

  5.对“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子仪认为皇上把他看得比一般方镇更重要,对他格外施恩,所以诸公应该祝贺皇上。

  B.郭子仪认为皇上把他看得比一般方镇更重要,对他格外施恩,所以诸公应该祝贺自己。

  C.郭子仪认为皇上对他不像对待一般方镇那样姑息,有求必应,这就是对他亲厚,所以诸公应该祝贺皇上。

  D.郭子仪认为皇上对他不像对待一般方镇那样姑息,有求必应,这就是对他亲厚,所以诸公应该祝贺自己。

  6.对“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想请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是宰相(需经过宰相)不知体贴人啊!

  B.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想请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说明是宰相不知体统啊!

  C.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请皇帝处分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是宰相不知体贴人啊!

  D.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请皇帝处分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说明是宰相不知体统啊!

  7.“对宾僚吁叹者数四”的原因是:(  )

  A.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      B.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C.朝廷姑息方镇武臣          D.某之诸子,皆奴材也

  五、阅读下面一段短文,然后按要求做题。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①之以治则吉,应之⑴以乱则凶。疆本②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③备而动时④,则天不能病⑤;循⑵道⑶而不忒,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⑷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⑸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⑹而疾,妖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⑺怨天,其道然⑻也。故明于⑼天人之分⑽,则可谓至人矣。

  (荀子《天论》)

  注释:①应:适应。

  ②疆本:疆,通“强”;本,指根本,农业生产

  ③养:指养生的东西。

  ④动时:指耕作适时。

  ⑤病:有“害”的意思。

  1.借助于工具书,读通这段文字,然后说一说,这段文字主要说了什么,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                                                          。

  2.依次解释文中加黑的词,假如一时解释不出,则想一想学过的课文中是否有同义或近义的。

  (1)之(2)循(3)道(4)之(5)倍(6)薄(7)以(8)然(9)于(10)分

  答:                                                          。

  六、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文后的要求答题。

  且所谓文者  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  诚使巧且华  不必(一定)适用  诚使适用  亦不必巧且华  要之以适用为本  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  非所以为器也  不为之容  其亦若是(像这样,指不成为器)乎  否也  然容亦未可已也  勿先之  其可也

  (节录王安石《上人书》)

  要求:

  1.先在文中空格处加上标点,然后翻译全文。

  答: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文言文  高一语文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 更新

高一语文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