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18.“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一个中国”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19.香港、澳门的回归和长期繁荣稳定说明什么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保持了繁荣、稳定,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0.为什么能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
(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4)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21.怎样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2)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4)促进两岸交流沟通,积极发展两岸关系,为早日实现统一大业创造条件。
第四课 关键词:基本国策 发展战略
1.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国策
(1)在当今开放的世界,无论哪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闭关只能导致落后。
(2)当代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4)实践证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正是实施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主动融入世界,在竞争合作中加快了发展。
2.全方位的开放
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开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全方位开放。
3.为什么我们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大国,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4.怎样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我们对外开放,既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对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我国人口现状特征
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其它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比例失衡等。
6.为什么我们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人口过多,增长过快,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只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良好的发展。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3)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在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7.计划生育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8.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经得到初步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的环境仍呈恶化的趋势,形势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9.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地位,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保护环境对发展经济对立起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我国的资源现状
(1)总量大,种类多,人均资源少,开发难度大;(2)我国目前的自然资源开发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损失、浪费严重。
1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
含义:既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12.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3.科教兴国的作用
(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14.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
从整体上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某些领域进入了世界前列的水平,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但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整体偏低。这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15.我国发展教育的意义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离不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2)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要把民族经济的振兴转移到依靠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3)教育对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接受良好的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4)我们只在把教育水平提高,才能真正实现把人口大国转化成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才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资源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增设综合国力,实现现代化。
16.怎样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17.科技创新的意义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要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18.为什么要发扬创新精神
(1)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现代素质;
(2)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天地。
19.科教兴国的意义
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第五课第八课 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与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内容(形式)
特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内容(形式):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理念、道德伦理等。
2.中华文化的作用
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3.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及特点
内容:奉献精神、爱国情操、崇高志趣、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为政风范、广阔的胸襟、英雄气概、社会理想等方面。
特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生生不息和历久弥新的品质。
4.如何弘扬中华文化
(1)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2)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3)加强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4)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5.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人教版中考政治复习归纳》相关文章
- › 2016人教版中考政治试题免费下载
- › 人教版中考英语复习:代词详解
- ›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练习:电学
- › 人教版中考物理力总复习
- › 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部分资料
- › 人教版中考政治复习归纳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人教版中考政治复习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