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初中教育中考复习中考备考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备考

当前:首页 >>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日期:08-25 01:25:37 | 中考备考 | 浏览次数: 415 次 | 收藏

标签:中考备考,http://www.gaofen123.com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情况下三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化。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1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4.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5.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6.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17.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8.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19.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20.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21.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22.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23.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24.热量的计算:

  ① Q吸=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0-t)=cm△t降

  25.热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6.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Q放 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27.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28.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29.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30.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12.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1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µ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1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1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5.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6.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17.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18.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19.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20.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1.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2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23.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 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知识点  中考物理  

相关分类

中考备考 更新

中考备考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