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2010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供广大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作复习参考。
一、选择题
1.小明同学嗅到瓶中醋的气味,这是因为
A.分 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存在引力
2.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初中生的体重约为50N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
C.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D.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为1 min
3.以下涉及家庭用电的一些做法,符合要求的是
A.使用绝缘皮破损的插头 B.使用测电笔时,手与笔尾部金属电极接触[来源:学|科|网]
C.控制电灯的开关接在零线上 D.用湿布擦插座
4.美籍华人高锟在光线物理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最终促使光纤通信问世。光纤通信
A.利用电流传输信息 B.利用光传输信息
C.传输信 息量很小 D.传输信息时损耗大
5.下列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
B.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
C.食品放在冰箱中,温度降低
D.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
6.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7.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变瘪[来源:学科网ZXXK]
B.将密封易拉罐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
C.让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易拉罐变瘪
8.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
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的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
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 高时冷却得快呢?”
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
9.小明对自动感应门很感兴趣,想了解其原理。他查阅有关资料后得知,自动感应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感应装置接受到人所发出的红外线,将门打开;另一种是感应装置发出来的微波来感知向门移动的物体,将门打开。以下 设计方案能探究某自动门是哪种类型的是
A.速度相同的两个人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
B.人以两种不同的速度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
C.门打开后,人在门前静止一段时间,观察门的反应
D.白天和黑夜让人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
二、填空题
1.2010年上海世博会采用高效彩色太阳能电池板、锂离子电池等技术,真正达到碳的“零排放”.太阳能属于 ▲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世博会上,以警用电动车为参照物,车上的锂离子电池是 ▲ 的,警用电动车和地面指挥中心无线通信时用 ▲ (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进行联络.
2.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要 ▲ 热量.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 ▲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3.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所用冰壶重190N,底面积0.04m2,静止在冰
面上对冰面的压强为 ▲ Pa.冰壶被推出后仍向前滑行是因为冰壶具有 ▲ .若5s内冰壶向前滑行了2m,此过程中冰壶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 m/s.
4.用煤气灶把1kg、初温为20℃的水烧到70℃,消耗了10g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 J,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 J,煤气灶烧水的效率为 ▲ % .
5.工人用定滑轮将重240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升,所用拉力为250N,5s内重物上升4m.此过程中,有用功为 ▲ J,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 W,写出一条拉力不等于物重的原因: ▲ .
三、解答题
1.一根木头重为1600N,体积为0.2m3,漂浮在水面上,g取10N/kg.求:
(1)木头的质量;
(2)木头 的密度;
(3)木头受到的浮力.
2.一只开水煲的铭牌如下,内部由开关和电热丝组成.求:
产品名称:开水煲
额定频率:50Hz
额定功率:1100W
额定电压:220V
容量:1.2L
型号:JKY-12C09C
(1)正常工作时,通过内部电热丝的电流;
(2)内部电热丝的电阻;
(3)额定电压下工作5min消耗的电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9 ACBBD ADBC
二、填空题
1、可再生 静止 电磁波
2、熔化 吸收 液化
3、4.75×10^3 惯性 0.4
4、2.1×10^5 4.2×10^5 50
5、960 200 绳子有重力(或系统有摩擦)
三、解答题
1、(1)160 kg (2)800 kg/ m3(3)1600N
解析:(1)G=m/g=1600N /10N/kg =160 kg (2)ρ=m/v=160 kg /0.2m3=800 kg/ m3(3)F=G=1600N。
2、(1)5 A (2)44Ω (3)3.3×105J
解析:(1)I=P/U=1100W /220V =5 A (2)R=U/I=220V /5 A =44Ω (3)W=Pt=1100W×300s= 3.3×105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