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2000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国内需求
200
300
400
450
480
500
国内供给
160
170
180
150
130
100
供需缺口
40
130
220
300
350
400
材料三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的石油年进口量超过50Mt时,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就会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超过100Mt,该国家就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来保证能源安全。
(1)到2010年,我国石油的供需缺口将达到 Mt。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世界第一大能源是 ,我国第一大能源是 。
(2)根据材料二画出我国石油供需缺口变化曲线图。
(3)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应如何保障能源安全?(至少写出三点)
(4)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必然引起能源的区域调配。
①我国当前能源区域调配的工程包括 ;
②分析我国能源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1)130 石油 煤炭
(2)略(描点要正确,曲线要光滑)。
(3)①优化能源结构,扩大煤炭、水能、核能的利用率;②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③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燃料利用率;④加大勘探力度,努力开发本国的油气资源;⑤拓宽石油进口渠道;⑥增加石油战略储备。
(4)①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 ②能源生产过程中掠夺式开采,破坏生态环境,产业层次较低。
2.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中国国土资源部在2007年4月12日公布了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逼近18亿亩的红线。
(1)从乙图中可看出,中国耕地减少最快的年份是 年。
(2)图甲中阴影表示我国耕地的集中分布区,简述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
(3)面对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针对图乙中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为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2003
(2)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地势平坦(海拔低,地势起伏较小);
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较好;河流众多,灌溉便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肥力较高)。
(3)禁止盲目扩大建筑用地规模、滥占耕地(或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减少灾毁耕地的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间作、套种),积极开展工矿建设中的土地复垦工作。
3.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湖泊是湖盆、湖水和水中所含物质、生物等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并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一般来说,湖泊是指陆地上低洼地区储蓄着大量而不与海洋发生直接联系的水体,因此,凡是地面上一些排水不良的洼地都可以储水而发育成湖泊。
材料一 中国部分水系图
材料二 世界某水域C的变化
(1)与古代相比,A、B两湖泊面积缩小了很多,但近年来这种趋势在减弱,请分析原因。
(2)在材料一中标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位置,并说明它的修建对葛洲坝的影响。
(3)分析水域C面积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及其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答案:(1)与古代相比,A、B两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洞庭湖由于(长江上游植被破坏,含沙量增加)长江带来大量泥沙淤塞,湖床抬高,加上围湖造田;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退耕还湖,退耕还林等),所以减小趋势受到遏制。
(2)图略。使葛洲坝受气候影响变小,特别是枯水期时,发电量增加。
(3)特点: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原因:咸海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工农业大量引用河水,使汇入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小。问题:湿地面积不断萎缩,使该区域的气候更加干旱,沙尘暴天气频繁,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不断加重,湖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生生物濒临灭绝。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目前每年消耗煤炭4 200多万吨,占全市能源总量的70%左右,其煤炭消耗量和消耗密度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超大量用煤不仅影响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也给上海及周边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据有关部门测算,上海每年酸雨发生率为11%,江苏省为21%,浙江省杭州市等主要城市则高达50%。假如这些地区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为燃料,则可减少90%以上的氮、硫氧化物和98%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1)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2)上海市消耗的煤炭的主要来源地是安徽淮南、淮北,江苏徐州,山西等地,其中山西大同的煤炭要运往上海,经济合理的运输线路是怎样的?
(3)天然气的使用对上海等地区有哪些意义?
(4)从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状况来看,本地区利用天然气的不利条件有哪些?
答案:(1)排放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形成酸雨、酸雾;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温室效应加强,全球变暖;产生废渣,污染环境;废弃物污染水源。
(3)缓解该地区能源短缺的状况,进一步发挥经济优势,改善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促进产业调整升级。
(4)天然气主要分布在离本区较远的西部地区,沿海天然气开发成本高,现有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不能完全满足本区对天然气利用的需要。
更多中考信息》》》新东方网中考频道
(责任编辑:沈甜甜)
<
+《初中地理《第2讲自然资源保护》考点》相关文章
- › 初中地理选择题专项汇总
- › 初中地理的“形象性”学习法
- › 初中地理《第2讲自然资源保护》考点
- › 巧记初中地理的15法
- › 初中地理知识点:江淮运河的调查报告
- › 初中地理知识点:地理学历史上的革命性发现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中地理《第2讲自然资源保护》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