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辛亥革命
1.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为汇集革命力量,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
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
性质: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革命旗帜(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影响: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晚 湖北武昌
3.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地点:南京。 人物:孙中山。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二、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2)袁世凯定“孔教”为国教,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3)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见书第41页照片。
4、旗帜:“民主”与“科学”
5、内容:
(1)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来颂扬十月革命,
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6、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进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发动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初二历史部分要点总结》相关文章
- › 2016成都初二历史会考真题
- › 2016初二历史期中测试卷
- › 初二历史下册练习题
- › 初二历史知识点梳理:近代化的探索
- › 初二历史复习提纲:近代工业兴起
- › 初二历史期末考试同步练习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二历史部分要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