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呜笛。若火车速度为22米/秒,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米/秒,司机在鸣笛后2秒时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_ _米。
17.在长为1000m的一根铁管两端有甲、乙两个同学,若乙同学在长铁管的一商量敲一下铁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2.75S,求: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声现象测试题2
1.(2010黄冈)"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2.(2011年淮安)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 …… "的歌声,小华说:是刘欢演唱的。其判断是依据声音的( )
A.频率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3.(2010广州)根据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4.(2010孝感)右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实验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
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
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
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
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5.(2010哈尔滨)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
6. (2010泸州)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后,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抗震救灾,被困在建筑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向外( )
A、传热 B、传声 C、通风 D、导电
7.(2010柳州)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曹操十万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 )
A.音调高 B.频率高
C.音量大 D.音色差
8.(2010毕节)今年5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音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
9.(2010鸡西)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10. (2011哈尔滨)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11.(2011潍坊)噪声污染已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应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方面着手,下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B
12.(2011威海)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3.(201安徽)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14.(2011扬州)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靠声音的 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 (音调/响度/音色)。
15. (2011山东济宁)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16.(2010湘潭)如图,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 ;其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
17.(2010花都)在中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1) 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是通过 传播传入考生耳中的,考生能分辨出两位老师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各自的 不同。
(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18.(2010常州)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 。
19.(2010湖州)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
20. (2010广东)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 __kHz到____ __kHz。
+《物理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声现象测试题》相关文章
- › 物理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声现象测试题
- › 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传播》知识点整理
-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复习提纲
- › 物理八年级上册:《声现象》知识点整理
-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电功率试题
- › 物理八年级:《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整理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物理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声现象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