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初中教育初二学习初二语文苏轼《浣溪沙 其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初二语文

当前:首页 >> 苏轼《浣溪沙 其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苏轼《浣溪沙 其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日期:10-31 19:42:46 | 初二语文 | 浏览次数: 572 次 | 收藏

标签:初二语文,http://www.gaofen123.com 苏轼《浣溪沙 其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诗】: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①蕲(音qi)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②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③潇潇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子规,布谷鸟。

  ④此句当为写实。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⑤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朗读节奏划分】: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翻译一】:

  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 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 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

  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着奔向西边!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翻译二】:

  山脚下的小溪里浸泡着短短的兰花,林间小路干净一尘不染, 傍晚的绵绵细雨中不时传来杜鹃鸟的啼鸣。 谁说人老了就不能再焕发青春呢? 门前的流水还能执着地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的时候感叹时光流逝,而自伤衰老。

  【简析】:

  《浣溪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赏析】:

  《浣溪沙》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TAG:浣溪沙  

+《苏轼《浣溪沙 其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初二语文 更新

初二语文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