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初中教育初一学习初一历史初一历史教材基本内容参考

初一历史

当前:首页 >> 初一历史教材基本内容参考

初一历史教材基本内容参考

日期:10-31 19:43:16 | 初一历史 | 浏览次数: 843 次 | 收藏

标签:初一历史,http://www.gaofen123.com 初一历史教材基本内容参考,

  2.汉武帝反击匈奴:条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过程: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指挥漠北战役,打败匈奴,是匈奴再也无法与西汉对抗。

  3.西汉元帝时期,宫女王昭君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昭君出塞)。(意义)为汉族和匈奴的友好相处及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第十五课

  1.西域: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或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系大月氏夹击匈奴;结果:了解了西域的风土人情和西域各国与汉朝交往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出使西域,建立友好关系;结果:汉朝与西域交往逐渐频繁。

  4.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1)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2)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来贡献;(3)为中央政府实现对西域的政治管辖创造了条件。

  5.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公元前60年(汉宣帝),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条,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得以开辟,东起长安,过河西走廊,出阳关或玉门关,进入进新疆地区,途径中亚,西亚,最后到达欧洲。意义:促进了中西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汉朝的兴盛起到积极作用。

  7.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后,当时东南亚、南亚及西亚部分国家或地区通过这条海上通道与中国有密切的经贸来往。

  第十六课

  1.世界上以知最早的纸发明于西汉时期,原料为麻、丝絮,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文化的传播做出重大贡献。

  2.《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是一部数学名著。

  3.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可以测定地震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发明“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并创作医学体操“五禽戏”;同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写成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

  第十七课

  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佛教中的某些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因此受到统治者的扶植,东汉明帝时期,都城洛阳修建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

  2.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起源于东汉时期,创始人为张陵,据说,四川青城山是道教发源地。

  3.司马迁,主要生活年代为西汉武帝时期,管任大史官,历经十余年,写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述了从远古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也反映了当时雕塑业的高超工艺。

  第十八课

  1.官渡之战。200年,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由军阀割据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战役。交战双方为曹操和袁绍,由于袁绍骄傲轻敌,指挥不适当,并不善于采纳谋士建议,最终失败。影响: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奠定了基础。

  2.曹操《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依据,反映了东汉末年军阀混乱对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

  3.赤壁之战,208年,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形成的关键战役,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曹操失败原因:(1)曹操来自北方,不习水战;(2)曹操骄傲轻敌,指挥失错:(3)孙刘联军得当(火攻);(4)根据原因:当时,国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不具备。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三国鼎立: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汉(或称蜀汉、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今南京)。意义: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乱的结果,实现了国家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5.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三国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魏国大力兴修水利,蜀国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兴盛。

  6.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关系。

上一页  [1] [2] 

TAG:历史  

相关分类

初一历史 更新

初一历史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