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初中教育初一学习初一历史初一历史下册提纲整理

初一历史

当前:首页 >> 初一历史下册提纲整理

初一历史下册提纲整理

日期:10-31 19:52:31 | 初一历史 | 浏览次数: 982 次 | 收藏

标签:初一历史,http://www.gaofen123.com 初一历史下册提纲整理,

  本文为初一历史下册提纲整理,供广大初一学生作复习参考。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 581年建立 都城:长安,统一全国在589年,方式:外戚夺权

  2、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的意义(影响、作用)

  (1)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2)开创了一系列的新制度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史称 “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隋炀帝用6年时间开凿)

  1、开凿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

  3、意义:

  (1)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创造力

  (2)大大加强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成为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3)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4、评价:

  积极方面:

  消极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1、隋朝灭亡原因:大兴土木,数次对外战争(三征高丽),酷虐残暴,三游江都

  2、概况: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

  1、定义: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强盛。

  2、内容:

  政治上 虚心纳谏、重用人才、完善三省六部制

  经济上 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

  文化上 完善科举制

  法律上 修订法律、宽省刑法

  民族关系上 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1、魏征:犯言直谏,上谏200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子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3课 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

  一、 武则天巩固统治(她统治时期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史称有“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加强中央集权:①重用酷吏,使用恐怖政策;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③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创设殿试、武举

  2、农业;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二、唐玄宗(开元盛世)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4)改革军事、财政、漕运制度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在整个封建社会最强盛的时候)

  三、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以蜀锦最有名(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冶铸业

  3、人口:唐初300多万户到唐玄宗时1000多万户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

  1、产生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家世背景)

  2、定义: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3、分类: 进士(包括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查治理政事的能力)明经(背诵儒家经典)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阶段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完善阶段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1905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四、衣食住行时尚;饮茶习俗在唐朝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一、“天可汗”

  由于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西北各族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2、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力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

  二、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青藏高原一带,是藏族的祖先

  2、文成公主入吐蕃(唐太宗)

  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的原因:十分仰慕中原文化

  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使节向唐朝求婚时的情景。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

  ①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②密切了汉藏关系

  3、金城公主入吐蕃嫁给尺带珠丹(唐中宗)

  尺带珠丹上表唐玄宗,与唐朝“和同为一家”唐穆宗时,唐蕃“甥舅会盟碑”成为汉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三、点苍山会盟

  南诏首领皮逻阁在唐玄宗支持下统一了六诏,被封为“云南王”,定都太和城(云南大理)

  四、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

  民族 与唐朝的关系 今何族的祖先

  突厥 设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管理,保留原有民族习惯与生活方式 蒙古族

  吐蕃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 藏族

  南诏 唐玄宗封皮逻阁为“云南王”。 彝族白族

  7、民族首领名称:匈奴——单于 突厥、回纥——可汗 吐蕃——赞普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1、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1、遣唐使(阿倍仲麻吕) 2、鉴真东渡(6次)唐招提寺

  2、唐朝与天竺(印度)(玄奘西游)《大唐西域记》

  玄奘是第一个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3、唐都长安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市建筑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三个部分。(宫城:皇帝居住的地方;皇城:中央各政府部门办公的地方)

  东市与西市是长安城两大商业区。4、中国人被称为唐人:说明唐朝的强盛和对外国影响大。

  第7、8课 科技发明与文学艺术

  1、雕版印刷术唐朝2、《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比欧洲早近600年。

  3、孙思邈在他的《丹经》,首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唐朝末年用于军事, “火箭”,也叫“飞火”。

  4、赵州桥(安济桥)隋朝李春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比欧洲早700年。

  5、李白(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豪迈奔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

  杜甫(诗圣)“三吏”“三别” 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现实主义)

  6、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内容以佛教故事为主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被列入世纪文化遗产名录。

  7、乐舞: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曲》。

  9、敦煌壁画“飞天”图案,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1、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2、澶渊之盟(北宋、辽):辽大举攻宋到达澶州,寇准主战,宋真宗督战重挫辽军。1005年,双方订立盟约。

  3、澶渊之盟的内容:①双方撤军,各守疆界;②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4、对澶渊之盟的评价:对北宋来说这是一个屈辱性的和议,它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此后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5、北宋与西夏:1044年宋与西夏的和议:①西夏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③双方在边界进行贸易。

  6、碰撞中的融合(民族融合)

  西夏还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用汉字铸造钱币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1、1115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建立 金 政权,定都会宁。1125年,金灭辽。

  2、“靖康之变”: 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并掠走宫廷仪仗、天下府州图、典籍、天文仪器、乐器及大量珍贵财物,北宋灭亡。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

  3、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宋高宗)称帝,后定都临安(杭州)。

  4、岳飞和韩世忠是南宋的抗金将领。“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后被宋高宗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5、抗金斗争的意义:有效的遏制了金朝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

  6、绍兴和议(南宋、金):1141年南宋向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并给金岁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7、杨家将抗辽(北宋,辽);岳飞抗金(南宋,金);文天祥抗元(南宋与元)

  8、“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反映出民众对岳飞的崇敬和对奸臣的憎恶。

[1] [2] [3]  下一页

TAG:历史  

相关分类

初一历史 更新

初一历史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