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初中教育初一学习初一历史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初一历史

当前:首页 >>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日期:10-31 19:52:31 | 初一历史 | 浏览次数: 366 次 | 收藏

标签:初一历史,http://www.gaofen123.com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本文为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材分析,为广大初一历史教师提供参考,同学们亦可以进行了解。

  一、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编写的背景及其基本特点

  (一)背景

  1.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2.适应世界教科书发展潮流的需要。

  3.改变传统教科书不足的需要。

  (二)基本特点

  1.构建了新的主题式初中历史教科书体系。

  2.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3.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

  4.注重吸收历史学术界前沿的最新成果。

  5.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6.构建了历史教材的系列化工程。

  二、七年级上册的概况及其主要特点

  《历史课程标准》中确定中国古代史有九大学习主题,前七个主题内容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主要特征基本上相一致,组成为七个单元;第八、第九两个主题为“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部分,分别归至各自相关的单元中。北师大版教科书将这七个单元分布在两册书中,由此构成上册为四个单元,下册为三个单元。下面将七年级上册内容的主要特点、重点、难点做一介绍,说明初中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上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并对学术的动态和教学建议做一简要的阐述,以供教师参考。

  第一册分为四个单元,内容涉及自远古到南北朝的历史,贯穿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的基本线索,力求表现中华文明发展的特点。

  本册全书共25课,其中,21课为常规课,4课为学习与探究课。

  三、七年级上册各单元的介绍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第一单元的特点

  时段:从早期人类约170万年至距今约4000多年前。

  特点:“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叙述了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勾画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中华文明遍布各地,呈现了多元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的特点。炎、黄作为传说人物成了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反映这一时代的巨大进步。

  (二)第一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内容标准: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本单元下设4课: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正文有三目,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北京人是重点。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正文有三目: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及大汶口原始居民。

  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是重点,农耕文化的特征是难点。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正文也是三目:炎帝与黄帝、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炎帝与黄帝是重点,“禅让”是难点。

  第4课“破jie彩陶之谜”是一堂学习与探究课。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一)第二单元的特点

  时段:从公元前2070—前221年

  特点:本单元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说明由夏朝开始出现国家,到商与西周时期创造青铜文明、春秋战国进入铁器时代,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经济变革又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荣。

  (二)第二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内容标准:

  (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3)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4)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5)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6)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

  (7)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8)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9)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0)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这一单元是以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与社会重要活动的侧面相统一的方式来呈现主题的,其中含括从夏到战国的历史时段的史实和铁器、牛耕、甲骨文和青铜器、分封、百家争鸣等重要历史内容。下设八课: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正文有“家天下”的夏朝、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三个子目,重点是国家的产生与更迭。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正文有西周的分封制、贵族平民与奴隶、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三个子目,重点和难点都是分封制。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正文有齐桓公称霸、问鼎中原、合纵连横三个子目,重点是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争霸(齐桓公称霸)。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正文有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三个子目,重点是商鞅变法,难点是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三课都是两个子目,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文化的概貌,其中甲骨文、青铜器、孔子、百家争鸣、都江堰和编钟都是每课的重点。

  第12课了解身边的“历史”也是一堂探究课。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一)第三单元的特点

  时段:从公元前221—前220年。

  特点:本单元是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汉统治者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这一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文化高度繁荣,科技领先世界,对外交往频繁,中国文明以其居于前列的姿态在世界文明中展示了它的勃勃生机。

  (二)第三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重点是秦的统一及其意义 。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重点是废分封立郡县。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是重点。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重点 。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第18课“昌盛的文化”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九章算术》,司马迁与《史记》都是重点。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是一堂探究课。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一)第四单元的特点

  时段:220—589年。

  特点:本单元是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这是战乱迭起、国家分立、民族汇聚趋势不断加强的时期,但它又为南方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文化艺术展现提供了条件,也为重新统一和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二)第四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内容标准:

  (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4)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5)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6)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主题下的内容,涉及到历史与现实,国家法规与民族关系,也涉及到史学理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国家与政权、分立与分裂、民族关系与政权性质等问题的思考。这一单元下有六课。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下有“曹操统一北方”“三国鼎立”二个子目。其中,三国鼎立是重点,曹操统一北方是难点。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下设三个子目:“人口南迁”“淝水之战”“江南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的发展是重点,而发展的原因是难点。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中有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两个子目,重点是“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和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介绍了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文化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以及“书圣”王羲之、顾恺之和绘画、石窟艺术都是重点;一方面让学生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是本册第四个也是最后一堂探究课,全学期课程到此为止。

TAG:北师大  历史  

相关分类

初一历史 更新

初一历史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