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初中教育初一学习初一政治初一思想政治:期末复习提纲

初一政治

当前:首页 >> 初一思想政治:期末复习提纲

初一思想政治:期末复习提纲

日期:10-31 19:39:41 | 初一政治 | 浏览次数: 313 次 | 收藏

标签:初一政治,http://www.gaofen123.com 初一思想政治:期末复习提纲,

 

  7、如何磨砺意志、学会坚强?

 

  答:磨砺坚强意志,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磨砺坚强意志,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磨砺坚强意志,应善于管理自己;磨砺坚强意志,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8、良好祝愿和挫折人生

 

  “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毕竟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的愿望。从古到今,没有哪一个人能不经历挫折与失败。相反,人们正是在不断的认识和战胜挫折与失败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挫折是人生的一个部分。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1、比较道德、纪律、法律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三者都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则;

 

  不同点:a、产生的方式不同,道德是自然形成的,纪律是由教育行政机关制定的,而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b、适用对象或范围不同,道德是普遍适用,纪律适用于在校学生,而法律在全国都适用;c、发挥作用不同,道德靠舆论、习惯、信念的力量来维持,纪律靠教育、行政力量,而法律则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为什么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有哪些最为显著的特征?)

 

  答:因为法律与道德、纪律等行为规范相比,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所以说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3、为什么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有哪些作用?)

 

  答:一、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二、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4、什么是违法行为?其有哪几种类别?各自的含义和异同点是什么?

 

  答: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叫违法行为。

 

  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相同点:它们都带来一定的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同点:a、对社会的危害不同,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而刑事违法行为对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性;b、违反的法律不同,行政违法行为违反的是行政法律法规,民事违法行为违反的是民事法律法规,刑事违法行为违反的是刑法;c、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而刑事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

 

  5、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

 

  答:是指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比较小的违法行为称之为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6、什么是犯罪(严重违法行为)?其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7、什么是刑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8、什么是刑罚?其种类有哪些?

 

  答: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9、道德水平的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是什么?

 

  答:道德水平高、法治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行为上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坑。

 

  10、如何防患于未然?

 

  答:一、认清犯罪危害。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二、加强自我防范。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三、事实证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11、什么是未成年人?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它们的要求及涉及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体现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个方面。

 

  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扶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作用:①使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危害;②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主要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 司法保护则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12、维护合法权益的手段有哪些?

 

  答:维护合法权益的手段有诉讼和非诉讼手段两种。

 

  ⑴非诉讼手段。就是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解决问题;或通过调节、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保障公民权益。它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常用手段。主要有如下机构:法律服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消费者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居委会。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如果别的方式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就要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⑵诉讼手段——诉讼,指的是打官司。它是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维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诉讼分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13、诉讼的种类有哪些?其含义是什么?

 

  答:诉讼通常分为三种: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犯罪的活动;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行政诉讼也叫“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14、如何善于斗争?其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有哪些?

 

  答: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侵权行为作斗争。在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面对歹徒,可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

 

  15、如何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答: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用正确的合法手段去维护。一、求助于法律,用法律武器加以维护,如到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获得法律帮助;二、采用非诉讼手段加以维护,如向消费者协会、居委会、妇联等社会团体投诉、反映,帮助解决问题;三、采用诉讼手段来保护自己。当采用其它方式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就要大胆地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四、善于斗争:面对犯罪分子行凶,我们在与其斗争时,要机智勇敢。特别是力量悬殊时,不要硬拼,而要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智斗小方法:①设法稳住歹徒②记住歹徒相貌,③了解歹徒去向,④及时拨打110.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

相关分类

初一政治 更新

初一政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