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
1.《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2.《思想政治》第五册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在七、八年级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围绕人们最为关注的若干现实问题,诸如和平与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人权、民主与法制;经济成长、科学进步与道德建设;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等,培养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思考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促进学生立足于当代社会,学会面对、学会选择、学会参与。
从教学内容的安排看,有三个主题:一是与当代中国国情和发展密切相关,具有现实性;二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具有开放性;三是需要跨学科领域的视角,具有综合性。而所有主题的讲述,则一概采取专题探究方式,以促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尝试自主构建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从教学体系的构建看,本阶段采取主题型整合与共时性叙述相结合的方式。这既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内容逻辑的完整,更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充分体现综合课程的价值。从《历史与社会》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看,九年级教科书可以说是最能体现综合文科课程特色的内容。
(一)本册教科书的整体结构
考虑到九年级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毕业班,学生面临中考复习的教学实际,为讲求教学的实效,教科书编为全一册,共设6个单元、60课时,按照每课1~2课时编写(根据课程方案规定,本课程的学时为每周4课时)。
(二)教科书内容选材原则
本册教科书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在选材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逐一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二)中“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一级主题的内容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为完成课标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作适当的拓展。
2.引用大量的案例要有典型性、说明性、思考性、可拓展性等,同时还要适当地考虑到地域性(中国和外国、农村与城市等)。
3.精心选择图片、地图、图画、统计图表等,它们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是教学内容不同的呈现方式,因此不能“摘到篮子里就是菜”,要精挑细选。
(三)课文编写体例的规范
各课教学内容由若干目题组成,目题是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
目题内容由“课文”和“专题探究”两部分组成
一方面,鉴于本教科书内容所涉及的学科背景知识更为宽泛,以及主题综合的特定要求,而采用综述内容的课文方式;另一方面,仍坚持全套教科书“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编写风格,而采用专题探究的方式组织相关教学内容。两者结合,共同构成各目题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课文
功能:概述本课基本内容。
作用:呈现本课基本目标,以便于教师和学生提炼核心概念和知识。
要求:表述清楚,言简意赅。
规范:600字左右;单页篇幅;统一字体(宋体)。
专题探究
功能:基于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提供拓展性、说明性的相关内容。
作用:体现教学的探究性、情境性、综合性的活动引导过程。
要求:文字力求生动活泼,标题醒目而富有想象力、吸引力;活动设计要有具体内容,力求多样化,具有辨析性和可操作性;素材要富于知识性、启迪性,重情节、有寓意、能发挥、可回味、易发掘;插图要丰富、贴切,与图说紧密结合,共同呈现相应内容;图示要具有促使内容视觉化的效果,替代文字或辅助文字的意义。
规范:多数用两页篇幅,少数用三页篇幅;采用多种字体,以规范有关叙述、图说、活动要求、对话内容等不同类别的文字。
三、教学进度
周次
课序
课 题
课 时
内 容
1
第
一
单
元
第一课
战后世界新格局
第一课时
“两极”与“冷战”
第二课时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2
第二课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第一课时
巩固新生政权
第二课时
进入社会主义
第三课时
失误与挫折
第四课时
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
3
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一课时
改革开放的年代
第二课时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第三课时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第四课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第一课时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
第二课时
“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
4
第三课时
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第
二
单
元
第一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第一课时
一道难解的题
第二课时
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
第三课时
资源出现短缺
第四课时
失去平衡的环境
5
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一课时
人口警钟长鸣
第二课时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
第三课时
环境亮起“黄牌”
第三课
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
第一课时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第二课时
应对资源危机
6
7
第三课时
重建我们的家园
第四课时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
三
单
元
第一课
人权的历程
第一课时
人权的足迹
第二课时
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
第二课
人民当家作主
第一课时
国家的主人
第二课时
人民的公仆
第三课时
守望公共家园
8
第三课
在法治的国家中
第一课时
以法律为准绳
第二课时
我是中国公民
第三课时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尊严
第四
单
元
第一课
置身于市场经济
第一课时
“看不见的手”
第二课时
“看得见的手”
9
第三课时
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第四课时
角色与选择
第二课
感受科技之光
第一课时
科学技术的力量
第二课时
知识经济,方兴未艾
第三课时
学习型社会
10
第三课
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第一课时
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第二课时
伴随科技进步
第三课时
“君子以厚德载物”
11
第
五
单
元
第一课
聚焦经济全球化
第一课时
“天涯若比邻”
第二课时
“地球村”的生产与消费
第三课时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第二课
多极世界有规则
第一课时
在多极化的进程中
第二课时
联合国与《联合国宪章》
12
第三课时
世界贸易的“游戏规则”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
第一课时
多彩的世界
第二课时
文化的交融与选择
第三课时
世界遗产在中国
13
第
六
单
元
第一课
在现代化的航程中
第一课时
直面现代化激流
第二课时
校正生活的航标
第三课时
成长着的我
第三课
感受竞争,追求创新
第一课时
“万物霜天竞自由”
第二课时
遵循规则,寻求双赢
14
第三课时
不竭的动力
第四课时
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第四课
回顾历史,关注社会,走向未来
第一课时
破自然之谜
第二课时
对照历史之镜
第三课时
走上社会之路
15--20
第五册《思想政治》,计划另行安排。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 ›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