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作文网观后感《复兴之路三》观后感4400字

观后感

当前:首页 >> 《复兴之路三》观后感4400字

《复兴之路三》观后感4400字

日期:11-25 15:47:41 | 观后感 | 浏览次数: 0 次 | 收藏

标签:观后感怎么写,观后感作文,观后感500字,http://www.gaofen123.com 《复兴之路三》观后感4400字,


《复兴之路三》观后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作文www.gaofen123.com欢迎您投稿)

  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治愈了旧中国无法医治的顽症,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但是,建设一个新国家的路途却山高水长,1949年的中国铁路主干线没有一条能够全线通车,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三分之二,4000万灾民等待救助。面对旧政权留下的满目疮痍,冷战格局下诞生的新中国,在建设的进程中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领导人民如何开辟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道路。 

    1953年11月30日鞍山钢铁公司的数百工人被紧张和兴奋包围着,他们期待着一个历史性的时刻,9时许,中国第一根钢轨诞生了,近百年来中国机车只能行驶在外国重轨上的历史于这一刻终结。就在这一年鞍钢诞生了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中国最大规模的自动化高炉也在这里投产。毛泽东亲自发来电报祝贺,称赞鞍钢的三大成就是1953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此时,新中国经过3年时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被突出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要同时进行,这将给中国带来一场什么样的变革?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表达了对于未来的美好设想。他提出,未来中国工业建设要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但是,当中国共产党真正掌握国家政权的时候,却发现想要描绘出美丽的画卷是如此之难。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和苏联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政治与外交的角力,军事上剑拔弩张,世界被划分成两大阵营。冷战的阴云与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忧虑笼罩了整个世界也给新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新中国宣告成立的第3天,苏联政府发来外交照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对新中国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支持。两个多月后,毛泽东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前往莫斯科,这是他第一次出国,也是他出国访问时间最长的一次,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条约签订后迅速回国的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条约定下来比不定好,定下来,就有了靠,可以放手做别的事情。然而,此时却从中国东北边境传来了隆隆炮声,建设的步伐被打乱了。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借机派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10月,美军无视中国的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开始保家卫国的战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950年时,美国的钢产量是8700万吨,中国只有61万吨,双方相差140多倍,在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较量中,志愿军战士用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而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也让人们认识到一个刚刚获得独立的民族距离真正的强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社会主义苏联创造的人类历史上崭新的计划经济模式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正是依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在建国后短短十几年间就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这一发展模式吸引了中国在内的很多刚刚实现民族独立的后发国家。1952年,中苏两国就经济援助问题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谈判,两国政府最终商定,今后5年,苏联给予中国必要的援助,开工建设骨干工程。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在苏联的帮助下加快了进程。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边计划,边执行,边修正的方式全面展开。新中国的工业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重大突破,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为解决生产资料匮乏的问题,在解放区时期,李顺达就和6户农民成立互助合作组,将各家的生产工具集中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个经验与毛泽东的想法不谋而合,1951年12月,在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中,毛泽东亲自加上了这样一段话,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它工业原料,同时也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畅销,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1952年年底,全国出现了农民自愿组织的830多万哥互助组和3600多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这样开始了。1953年,个体手工业和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相继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它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启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几千年来,普通百姓第一次成了国家的主人,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普选,人民代表大会自下而上逐级召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人民民主进入全新阶段。与此同时,伴随新中国一起诞生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继续在国家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也就是在这一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建立,原计划用18年的目标,只用了7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基础,中国开始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五”计划的完成为中国共产党进积累了建设的初步经验。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系统阐述了处理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等问题,第一次提出体制改革的问题。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八大,做了理论准备。八大既对建国以来七年的经验作了总结,也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规划。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作出了一系列理论创造,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领袖和普通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梦想。然而,当对梦想的追求变得狂热时,人们逐渐忽视了理性的声音。“一五”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中央和地方的不少领导干部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关努力的作用,忽视经济规律,急于求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估计严重不足。此时,社会主义阵营取得的成就也让中国领导人备受鼓舞,苏联提出要在15年内赶超美国,而毛泽东提出要在15年内钢产量赶超英国。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中出现一个新名次“大跃进”,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对速度的渴求同样出现在农业领域,1958年全国掀起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一个多月时间里,全国74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就合并成为2万6千多个人民公社,正常的经济秩序被破坏,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局面出现了。1960年,粮食和棉花的产量跌落到1951年的水平。1957年,极少数的右派分子乘全党整风之机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开展了一场反右派斗争,但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1958年,马寅初因为《新人口论》遭到批判,这篇充满科学论断与调查研究的文章被一些批判者说成是政治阴谋,计划生育政策被指责为让中国断子绝孙。学术的正常表达变得异常艰难,这也意味着国家的正常生活已经变得不正常了。渴望迅速摆脱落后面貌的愿望,遭遇挫折。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了合约,撤走全部专家,停止供应中国最急需的重要设备,使250个大型建设项目处于停顿半停顿状态,新中国失去了唯一的外援,处在了建国以来国际国内环境最为困难的时期。新中国追赶当时发达国家的速度慢了下来。而这一时期,日本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国民收入在7年里增加了一倍。1968年,日本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在曲折中追赶的中国,将如何摆脱困难的局面呢? 

    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但这样的做法很快就被停止了,而这一时期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被削弱和破坏,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 

  毛泽东对当时国内阶段斗争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作出了严重错误估计,甚至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整个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才能解决问题。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刊出《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下发,“文化大革命”正式发动。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损失,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科技水平在一些领域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党风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这是一场值得中华民族永远记取的悲剧,多年以后,这段沉重的历史依然令人慨叹,为了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年轻的共和国曾经经历过如此艰难的历程。而正是为了国家真正独立和富强,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建设新中国的探索也没有完全停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开始摆脱冷战思维的禁锢,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赢得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就在尼克松访华的4个月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几年后,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邓小平对此评价说: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的功绩,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使中国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物质技术基础,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一大批艰苦创业的知识分子和英雄模范,构筑了新中国的精神家园。历史赋予了每一代人各自的使命,任何人都难以超越自己的时代,历史将会公正地记录每一代人走过的足迹,历史也将忠实地把发展的课题留给后来者。 

(作文www.gaofen123.com欢迎您投稿)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还处在“文化大革命”带来的重重困难之中,人们渴望着一股强劲的新风,吹散笼罩在前进道路上的浓重迷雾,什么是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严峻的现实和美好的理想需要所有中国人对这个重要命题做出回答,正在穿越历史三峡的中国航船期待新的领航者出现。 


相关分类

观后感 更新

观后感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