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缺什么》读后感
韩村小学 王晓蓉
读了黄燕编写的《中国教师缺什么》,颇有感受,这本书分析了当前中国教师有六种缺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第二种缺乏:中国教师缺乏服务意识。读后,深有同感:要提质,关键在于教师,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只有尊重和理解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理性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更多的是师生间感情交流的过程,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而这一情感交流的基础便是尊重和理解。因此,在教学这个人文世界里,良好的教育必定是建立在人性向善的预设上,讲求的是尊重和理解。曾记得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古代一个官员到乡下微服私访,见一老汉赶着两头牛在耕地,就问哪头更能干。好汉当时不说话,到了地头上才走近官员,轻声说:“右边的那头更好些。”官员不解,问好汉为什么如此谨慎回答。老汉答道:“这两头牛同样付出了辛苦,我不愿意让那头能力差些的牛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中分辨出我对它的评价。不然,它会难过的。”
下面是我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应学会对学生说“对不起”
尽管我常告诫自己绝不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但在工作中还是有不尊重学生的时候。当我们犯错时,可能会出于教师的自尊,不好意思去解释。可又转念一想:假如我是他,不也十分委屈吗?学生犯了错误,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师生既然是平等的,老师错了为什么不能向学生承认错误呢?于是我在犯错时,会诚挚地向学生道歉。听到我连声说“对不起”时,我看到了学生眼中的惊奇与信任。这情景更加使我感受到学生对老师理解的渴望。我会在班上向全体学生诚恳地检讨了我的行为不当,并要求学生随时对我监督。
二、教师应为每一个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性中最深刻的赋是对被赏识的渴望。”面对学生,老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又扮演着家长、朋友等多种角色。老师关爱学生,学生会真诚地喜欢老师、尊重老师,从而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知识和能力。丘吉尔曾说:“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这样去赞美他。”
我曾要求学生把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道理比较深刻的课文改成短剧并在班会上表演。当我问到让谁扮演其中的主任公时,大家都纷纷赞成一名平时不起眼的女生。当时我很不以为然,只是顺口问她:“你行吗?”她却很高兴地接受了。在随后的几天里,她又编写“剧本”,又设计表演动作,还让他妈妈去帮着找服装……他非常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多次修改、反复演练。表演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特别是她流畅的口语、生动的表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及时肯定她的才能和成绩,不断交给她更有挑战性的任务。她更加积极地学习语文,学业进步很快。
可见,只要教师善于设计适合学生兴趣、个性以及起始状况的机会,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期望,而且当他们获得一定的成功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扬,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动机与热情;辅以合适的策略性指导,他们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从中体验到幸福与快乐;进而设置更高的目标,开始下一个周期的努力。
三、教师应尊重学生差异,呵护他们的“与众不同”
在许多老师眼中有差生这个概念,实事证明差生也可以成功的。差生的成功提醒我们,差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差异并不代表好坏、优劣,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就如同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只有尊重学生差异,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才能使每个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同一事物,不同的学生自然会有不同的见解,一味地求同并不是明智之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呵护他们的“与众不同”。
每个学生都有探索、求知的愿望,只要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表现自身才能的机会,只要教师真正地关爱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达到师生心与心的沟通,让每一个学生发挥学习的潜能、享受到进步的乐趣,我深信:“天底下没有学不好的学生”。
上一篇:《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读后感
+《《中国教师缺什么》读后感1400字(一)》相关文章
- 《中国教师缺什么》读后感1400字(一)
- › 《中国教师缺什么》读后感1400字(一)
- › 《中国教师缺什么》读后感(二)
- › 《中国教师缺什么》读后感900字(三)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教师缺什么》读后感1400字(一)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教师缺什么》读后感1400字(一)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教师缺什么》读后感1400字(一)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教师缺什么》读后感1400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