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五经之首,今人多以为它与占卜算命相类,其实,自夏商而下,在周发扬,又经过孔子作注(也就是所谓的“传”)又怎么可能只是仅仅是搞搞迷信活动而已呢?近来读其二三,深觉有味,试举一隅以说之:
易经中有一卦,叫做蒙卦,与教育可谓密切相关(卦象符号等便不叙述了):
蒙卦说: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首先,肯定的说,教学是必须的,所以说:“亨”,亨者通也,通者达也。
为什么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若不经过思考而告之,不是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启发何解?启就是发,发就是启。然若非求之,绝不相告。而且不是普通的告,只能初告。若是纠缠于同一问题,便是对教学的亵渎,是以便可不告。也就是说,我们教学时不可只作灌输,而要互动,让学生作为主体,自我思考,教育工作者只能点拨指导为主。这才利贞。看吧,古人对教育的观点我们如今正在沿用。
爻词说:
初六:发蒙,以用刑人,用刑桎梏,以往吝——体罚在初期是存在的,但是不能单独一再的体罚,时间长了就麻烦了。所以这一句说的是教学工作者的一个手段问题,即不可乱搞体罚。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这段话的意思不是真的要讨个老婆才吉祥,关键应该在包蒙二字,孔夫子曾说:有教无类,大抵便是这个道理。而纳亦可吉,子亦可克家。克家,治家也。正所谓每个人都有其长处,若是人人受教,便是一件大好事,因此,要全民教育啊,要九年义务教育啊,一样都不能少。
六三:勿用娶女,现金夫,不有躬,无攸利。“传”中解释说,类似这样的人,教之亦不得。这一爻中的“娶女”与前一爻中的“纳妇”应该都只是一种比方。纵观整个的易经,类似的比方很多,如果只是单纯的直译,便可能谬以千里。我们把这句话放到教育方面来理解便是“教育不是万能的”,夫子说了有教无类之后,也会大叫:朽木不可雕也。而我们要做的,便是尽力而为四字而已。
六四:困蒙,吝。启蒙之时便因时因势因人因事而受困,自然是前景不妙。其实所谓差生,定然是某一方面被困了,若可启之,便当顺畅,只是在这一爻中,却是上下皆阴,阴爻主虚,所以被困。象传说:“独远实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学习,本来就是要务实的。虚头霍险定然是不可有的。更不可不求甚解,自以为是,不然,就要“吝”了,吝,不太好的意思。
六五:童蒙,吉。这个童蒙可以认为是自幼时便开始启蒙,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便是类似的意思,当然是大吉大利的。童蒙也可以认为是卦词中说的那个“求我”的童蒙。勇于提问,但不是再三乱问,足见有所思考,自然能成就学业,这样才是上上之吉。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易经的最后一爻通常都有物极必反的意思,如亢龙有悔,如龙战于野。这里也有这样的意思。如果过度的去强求教学,或者要强硬的对待学子,不免麻烦,有多麻烦?不利者,则为寇也,为寇不是做强盗的意思,是说要有害了,有祸根留下了。但是有时候,也要稍加惩罚,不能一味的仁慈教育,如果用得好,便没有麻烦,而且有利。利则御寇。与为寇相对,御寇便是可以抵御一些有害的东西,如不良习气等。正所谓凡事皆有两面性。
所以整个这个“蒙”卦,都是在说与教育有关的问题。
以上所言,不过是在下数十日观经之浅见,不免有管窥蠡测之嫌,望可指正。
20**-2-12
注:爻辞前的“九二”、“六三”指的是那一爻的阴阳与位置。阴则谓之六,阳则谓之九。数目字就是指的位置。
+《蒙卦与教育——读易经有感》相关文章
- › 蒙卦与教育——读易经有感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蒙卦与教育——读易经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