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和《晏子使楚》评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和《晏子使楚》评课稿
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和《晏子使楚》,无疑是两个具有一定典型性并还在产生影响的课例。研究这两个课例的课堂特征、课堂实质,以及蕴藏在里面的教学思想,对澄清什么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一、课例的课堂特征
透过娴熟的教学技巧,窦老师的两个课例的课堂特征表现为三个缺失,即教学目标的失度,教学内容的失限,以及语文学习的失底。
(一)教学目标的失度
以教参中的教学目标来对照窦老师的课例的教学目标是没有意义的。但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课文特点包括思考练习的编排特点,应该是衡量课堂教学目标的标准,也应该是衡量窦老师课堂的依据。此外,以其他有定评的特级教师的同一课的教学目标作为参照作分析比较,应该也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窦桂梅、于永正《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一览表。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
窦桂梅
1、字词句教学目标(略)2、有感情朗读课文;2、深入理解圆明园的毁灭和辉煌,探究灭亡原因。
于永正
1、字词句教学目标(略)2、有感情朗读课文;3、初步感悟圆明园的毁灭和辉煌,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晏子使楚》一课,恕笔者浅陋,尚未见其他名师上过此课,只能以在教育刊物上刊载的课例作为参照。
《晏子使楚》教学目标
窦桂梅
1、字词句教学目标(略);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3、体会晏子辩才中蕴含的审时度势的智慧,体会外交官的能言善辩与国力与尊严之间的关系。
沈志彬
1、字词句教学目标(略);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3、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人民教育赖编辑在《回归文本,回到语文的地面》中尖锐地指出:“有些语文老师的课堂开放以后,出现了教学目标迷失的现象。 ”我认为,窦老师的两个课例,也存在教学目标的迷失。课例中教学目标的迷失,不仅表现为三维目标中的工具性目标的迷失,突出了人文性的目标,而且在人文性目标中主要表现为学段意识的迷失。
窦老师的课是以弘扬人文性为己任的。但不同学段对人文性的理解程度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人文性目标是什么呢?课标规定的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着重号为笔
+《《圆明园的毁灭》和《晏子使楚》评课稿》相关文章
- 《圆明园的毁灭》和《晏子使楚》评课稿
- › 《圆明园的毁灭》和《晏子使楚》评课稿
- ›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 › 只有爱之深,才能恨之切——听龙小飞老师《圆明园的毁灭》点滴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圆明园的毁灭》和《晏子使楚》评课稿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圆明园的毁灭》和《晏子使楚》评课稿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圆明园的毁灭》和《晏子使楚》评课稿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圆明园的毁灭》和《晏子使楚》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