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
上一篇:我对小学音乐反思性教学案例
+《音乐教学反思(三)》相关文章
- 音乐教学反思(三)
- › 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 › 2013年第一学期三年级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 › 2013学年度上学期五年级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 › 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 › 2013学年度上学期一年级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 › 2013年度下学期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音乐教学反思(三)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音乐教学反思(三)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音乐教学反思(三)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音乐教学反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