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行七人于2008年10月11、12日两天到南宁参加了“‘园丁之秋’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精品课观摩”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听了四节作文课,范围涉及到了低、中、高年段的作文教学,分别是:
戴建荣 校本版二年级 《春天的歌》
于永正 人教版四年级 《有声有色》
熊海滨 苏教版五年级 《学写新闻报道》
张化万 人教版六年级 《第三只眼》
还听了五节阅读课,高年段的阅读课教学居多,其中中年段的课有一节,而文章类型不仅有散文、童话,还有诗词,分别是:
盛新凤 人教版四年级 《去年的树》
虞大明 人教版五年级 《“诺曼底”号遇难记》
窦桂梅 人教版五年级 《卖火柴的小女孩》
戴建荣 人教版五年级 《古诗二首》
胡 兰 人教版六年级 《天净沙·秋思》
先谈谈我听作文课的感受,以我印象最深的两节作文课为例来谈。
先来看《有声有色》这堂作文课,它是这样上的:
先听老师读两篇短文,并分别请学生听后说出短文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如柳树、细雨、燕子、房屋、云、山等)哪些是作者听到的声音?(如细雨刷刷声、小鸟叽叽声等)从而使学生明白模拟声音的词是“象声词”。
老师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里”,从而引出“有声有色”一词。
接着启发学生说在大自然中、日常生活中都能听到哪些声音?学生们抢着举手回答,有的说“白天车来车往的吵杂声”,有的说“鸟叫的声音”,还有的说“小河的流水声”……并模仿演示这些声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趣。
然后让学生观看一段录相———早晨公园的景色。放了两遍,第一遍没有声音,第二遍加上了声音,老师在画外配以解说。看完后,问学生喜欢哪一次的录像?为什么?学生当然都回答说喜欢第二次。
学生回答完后,老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喜欢什么就写什么,既要写自己看到的,还要写自己听到的。
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三组象声词,分别是:①轰隆隆、呼呼、哗啦啦;②咯咯、嘿嘿、嘻嘻;③啪、呜呜、啪、扑哧。请学生任选一组象声词,展开想象,并写下来。
这样,学生写作的范围很宽,可以写公园景色,也可以看词写想象作文,想选哪个题目都行。学生写作时再不是唯一的了,可以有选择了。
最后是学生写作和修改讲评阶段。讲评写公园的作文时,老师先问学生你喜欢什么题目?然后请一些学生念他们的作文;讲评看词想象作文时,也如此。
课即将结束时,老师请学生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感受。
再来看看《第三只眼》这堂作文课,它是这样上的:
第一个环节是“揭题激趣,质疑‘第三只眼’”。
老师问学生看到课题后想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这是要写记叙文”;有的说“要用心看世界”……
于是,老师就让学生以快速作文的方式把刚才自己想到的内容记下来。这是一次小作文。学生就动笔写,然后念作文,老师进行点评。
第二个环节是“活动探索,寻找‘第三只眼’”。
让学生蒙住自己的眼睛,尝试除了眼睛外还能用什么来感知世界?(如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接着做了一个小实验,请学生蒙着眼睛来品尝各种饮料,有醋、矿泉水、糖水等,并让学生说自己利用舌头尝到的是什么?其他学生还
[1]
www.gaofen123.com
要注意观察品尝饮料的学生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同时,老师还让在座的更多的学生也蒙住眼睛来品尝。
然后,让学生谈谈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事。
再就是老师小结:“第三只眼可以是我们的嗅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观。
第三个环节是“回顾主题,感悟‘第三只眼’”。
老师引导说:“下面我们研究如何把刚才的事情(实验)写好。”随着老师的讲述,写作的要求就提出来了,①有详有略;②可以写眼神、动作、神态、语言。
学生开始动手写作文。
第四个环节是“修改交流,写好‘第三只眼’”。
老师让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修改,同时提出修改作文的要求:①用“· ”标出好词;②用“ ”线画出好句;③用符号“∞”标出特别好的句子;④用符号“☆”标出好的段落。
学生按要求互改作文,然后请学生念改好后的作文,老师当堂评分。
于永正老师的《有声有色》利用了课件,张化万老师的《第三只眼》仅凭教师一张嘴,手中一只粉笔,都各有所长。
但几堂作文课听下来,我发现没有一节作文课在课堂上教学生或提出要让学生写作文提纲,而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内容写下来。无论是录像,还是实验活动,其实都是在为学生写作文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正如张化万老师说的“只有获得过成功体验的学生,才会真正树立自信,学会习作。”
而除了体验生活之外,课堂上习作要求的提出,个人认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达到简洁、清楚、明了,学生才不会不知道要写什么了。
比如在《有声有色》这一课中,习作要求是这样提的:“写逛公园的作文,就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想象作文的,是任选一组象声词来想象写作文。”
又如在《第三只眼》这一课中,习作要求是:“习作时要有条理、有顺序和有详有略地写下活动发展变化和自己的体验感悟的过程。写时要注意写清不同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等。”
而在《学写新闻报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板书就把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写作内容展示得一清二楚。它的板书是:
学写新闻报道
题目 一目了然
开头 交待结果
经过 大致情况
结尾 相关信息
说到这儿,还是如张化万老师所说:“到位的指导是成功扶手”。
这样的作文教学法是开放式的教学。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也孕育着作文。因些,引导孩子养成留心观察、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必将使其受益终生。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作文离不开生活,要设法让学生去寻找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断地倾泻出真实的文思之才来。”
习作教学改革,是要使学生觉得习作是一件乐事,我想,这应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阅读课可谓各有千秋,根据课文体裁、内容的不同,设计理念的不同,课堂教学风格也各有不同。
盛新凤老师提出了“和美语文”的教学主张,课堂教学追求“雅俗共赏”的“和美”境界,逐渐形成了婉约、精致、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风格。
在听她上《去年的树》这一课的时候,首先盛新凤老师的语调是非常温柔的,柔声细语,使人感到整堂课下来很平静,很温和,没有什么波澜起伏。老师的语调在调节着课堂的气氛。
其次,在课文内容的教学上,盛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多次对话,如①在文中找出写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的句子并互相交流,并引导学生设想这两个好朋友在一起时,小鸟会给大树唱什么样歌,还让学生念歌词;②在文中找小鸟和大树分别时的对话;③重点练读了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和树根、大门、女孩的对话,并引导学生想象树根、大门、女孩都回答了些什么。
再有在这堂课上,盛老师还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如最后小鸟找到了由大树变成的灯火,想象小鸟“盯着灯火看”时会说些什么
[2]
www.gaofen123.com
?小鸟唱完歌后“又对着灯火看”里还想说什么?如果大树听到了小鸟的歌声,大树又会说些什么呢?
最后,盛老师点出了这篇文章的主题:①注意环保,不能乱砍伐树木;②小鸟很讲诚信。
虞大明,一位很早就出名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他的教学风格是“务实、创新、大气、灵动”。
听他上《“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先拿到了会务组发下来的资料,得以一睹这篇课文。这是根据法国大作家雨果的作品改编的,读完后,觉得与苏教版的一篇内容相同的课文在翻译上有所不同。
一是文章在句子上的翻译不同。如人教版的课文中有一句话译成了“阴惨惨的薄雾”,而相同意思的这句话苏教版的课文译成了“阴森可怖的薄雾”;再如人教版的课文把文章的结尾译成了“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而苏教版的课文把文章的结尾译成了“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二是文章的题目不同。人教版的课文为《“诺曼底”号遇难记》,苏教版的课文为《船长》,一个侧重记事,一个侧重写人。
两厢比较,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从文质,还是从立意上,苏教版所选的译文更胜一筹。
在课文的教学中,虞老师注重了“读”。如①读难读的字、词、句;②快速浏览课文,想:这是一场( )的灾难;③从文中找出描写海难可怕场景的句子,并放声朗读;④作者雨果是怎样评价哈尔威船长的,读文中相关的段落;⑤第3、5自然段对照读,思考:你能从中发现什么;⑥读第六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⑦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
课的最后提炼文章中心:哈尔威船长是一位真正的强者。他在危难面前,镇定自若,具有绅士风度,舍己为人,坚守岗位。
阅读课的教学早就提出了“以读代讲”的观念。从观摩这次的名师阅读精品课回来,亦可看出名师们在组织阅读课的教学时,无论哪篇课文,无论什么样的教学设计,都立足于文本,立足于文中的字、词、句、段,与它们对话,即是通过文字而思考文字背后的东西。除此之外,还都重视“读”的训练,这“读”不仅是浅层次的高声朗读,而应是更深层次的“品读”“悟读”“诵读”,读出文字所传达出的精神,所蕴含的意境。
学生只有在实实在在地与文字打交道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和提高阅读文字、诠释文字的能力。
名师观摩课上,于永正老师的沉淀,张化万老师的朴实,盛新凤老师的婉约,窦桂梅老师的热情……各位名师的风采异彩纷呈,让我们又进行了一次头脑的洗礼。
此次名师精品课观摩活动使我感到语文教学,不管是阅读课的教学,还是作文课的教学,都回归朴实、回归朴素。在语文教学中,文本是主要的,学生是主要的,教师是引导者、启发者,是架接文本和学生的桥梁,这一意识已更深入人心。
[3]
www.gaofen123.com
我们一行七人于2008年10月11、12日两天到南宁参加了“‘园丁之秋’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精品课观摩”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听了四节作文课,范围涉及到了低、中、高年段的作文教学,分别是:
戴建荣 校本版二年级 《春天的歌》
于永正 人教版四年级 《有声有色》
熊海滨 苏教版五年级 《学写新闻报道》
张化万 人教版六年级 《第三只眼》
还听了五节阅读课,高年段的阅读课教学居多,其中中年段的课有一节,而文章类型不仅有散文、童话,还有诗词,分别是:
盛新凤 人教版四年级 《去年的树》
虞大明 人教版五年级 《“诺曼底”号遇难记》
窦桂梅 人教版五年级 《卖火柴的小女孩》
戴建荣 人教版五年级 《古诗二首》
胡 兰 人教版六年级 《天净沙·秋思》
先谈谈我听作文课的感受,以我印象最深的两节作文课为例来谈。
先来看《有声有色》这堂作文课,它是这样上的:
先听老师读两篇短文,并分别请学生听后说出短文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如柳树、细雨、燕子、房屋、云、山等)哪些是作者听到的声音?(如细雨刷刷声、小鸟叽叽声等)从而使学生明白模拟声音的词是“象声词”。
老师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里”,从而引出“有声有色”一词。
接着启发学生说在大自然中、日常生活中都能听到哪些声音?学生们抢着举手回答,有的说“白天车来车往的吵杂声”,有的说“鸟叫的声音”,还有的说“小河的流水声”……并模仿演示这些声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趣。
然后让学生观看一段录相———早晨公园的景色。放了两遍,第一遍没有声音,第二遍加上了声音,老师在画外配以解说。看完后,问学生喜欢哪一次的录像?为什么?学生当然都回答说喜欢第二次。
学生回答完后,老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喜欢什么就写什么,既要写自己看到的,还要写自己听到的。
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三组象声词,分别是:①轰隆隆、呼呼、哗啦啦;②咯咯、嘿嘿、嘻嘻;③啪、呜呜、啪、扑哧。请学生任选一组象声词,展开想象,并写下来。
这样,学生写作的范围很宽,可以写公园景色,也可以看词写想象作文,想选哪个题目都行。学生写作时再不是唯一的了,可以有选择了。
最后是学生写作和修改讲评阶段。讲评写公园的作文时,老师先问学生你喜欢什么题目?然后请一些学生念他们的作文;讲评看词想象作文时,也如此。
课即将结束时,老师请学生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感受。
再来看看《第三只眼》这堂作文课,它是这样上的:
第一个环节是“揭题激趣,质疑‘第三只眼’”。
老师问学生看到课题后想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这是要写记叙文”;有的说“要用心看世界”……
于是,老师就让学生以快速作文的方式把刚才自己想到的内容记下来。这是一次小作文。学生就动笔写,然后念作文,老师进行点评。
第二个环节是“活动探索,寻找‘第三只眼’”。
让学生蒙住自己的眼睛,尝试除了眼睛外还能用什么来感知世界?(如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接着做了一个小实验,请学生蒙着眼睛来品尝各种饮料,有醋、矿泉水、糖水等,并让学生说自己利用舌头尝到的是什么?其他学生还
[1]
+《听南宁“‘园丁之秋’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精品课展示”的反思》相关文章
- 听南宁“‘园丁之秋’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精品课展示”的反思
- › 听南宁“‘园丁之秋’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精品课展示”的反思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听南宁“‘园丁之秋’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精品课展示”的反思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听南宁“‘园丁之秋’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精品课展示”的反思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听南宁“‘园丁之秋’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精品课展示”的反思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听南宁“‘园丁之秋’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精品课展示”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