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历史高二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高二历史

当前:首页 >>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日期:10-31 19:39:41 | 高二历史 | 浏览次数: 416 次 | 收藏

标签:高二历史,http://www.gaofen123.com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 百家争鸣

  教 案

  【内容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色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非所问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学生要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地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地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介绍,使学生对这一中国文化史上的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本目重点、难点】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填空及问答:

  1、作为思想家,他提出       和        的学说,作为教育家他开创了中国古代           之风,他的言论被编纂成 《        》 一书,儒家的“六经”       、          、         、        、       、

  。

  2、孟子提倡         提出了 “                ”的思想 。荀子强调“               ”,指出              ,提出 “              ”的重要思想 。

  3、道家学派以 “    ”的 “   ”为世界的根本,以“    ”、“   ”

  为处世的方法。老子的学说蕴含了                   思想 ,他指出事物具有                        的规律 。他希望的社会是 “   ”

  4、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是什么?李悝变法的内容有哪些?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是什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5、墨家学说的主旨是什么?墨子提出了哪些主张?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里?什么是墨子的“三表”?墨子建立的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有哪些?

  新授:

  补充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领域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几乎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此时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

  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明确: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

  理解: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间辩证关系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春秋战国时期,最主要的思想流派有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生平介绍: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或孔夫子是对他的尊称。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夏历二月十八日,享年73岁。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然而,孔子自小就勤奋好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政绩十分显著,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最终未能实现。于是,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为改造社会培养人才,并在教育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教师可引导学生看《孔子和他的弟子在一起》一图。孔子晚年对《诗》《礼》《书》《易》《乐》《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对发展儒家文化、繁荣学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孔子的思想:

  (1)“仁”和“礼”的学说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在《论语》一书,“仁”字的出现达一百多次,说明“仁”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维护周朝的“礼”

  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2)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这是孔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论述他的教育对象时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也就是说,只要是主动亲自带着干肉到我这里来登门求教,就表示有尊师重道之意,我就没有理由不把我的知识和学问传授给你。这与奴隶制“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制的教育制度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步。

  孔子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尤其是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利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运动,壮大了士阶层的队伍,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引入当今世界文化遗产“曲阜三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孔子及孔子的思想在今天世界上的影响,同时,也可借此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意识。还可以用谈话法与学生交流在语文课上学过的《论语》的有关篇目)

  (3)《论语》和“六经”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并在适应时代要求的情况下有所创新,为儒学的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孟子的思想

  (1)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孟子》一书。

[1] [2] [3]  下一页

TAG:高二历史  

相关分类

高二历史 更新

高二历史 热门排行